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在发病部位、病变形态、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方面存在差异,儿童和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性,两者患者均需注意饮食调整但细节因病情而异,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呈节段性分布,有纵行溃疡等表现;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局限于大肠,呈连续性分布,有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等表现,血液、粪便检查,X线钡剂造影、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各有不同特点。
一、发病部位
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从口腔到肛门,但最常见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多自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但一般不累及小肠。
二、病变形态
克罗恩病:呈节段性、跳跃性分布,病变之间的肠黏膜正常。内镜下可见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肠腔狭窄等,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界限清晰。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内镜下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从直肠开始且逐渐向近段扩展,一般无肠腔狭窄,但若病程较长可出现假息肉。
三、症状表现
克罗恩病:常见症状有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可为痉挛性疼痛,进餐后加重,排便后缓解)、腹泻(可为间歇性,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和黏液)、腹部包块(由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引起)、瘘管形成(是较特异的表现,可分为内瘘和外瘘,内瘘可通向其他肠段、膀胱、阴道等,外瘘可出现在腹壁等部位)、全身表现(如发热、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儿童患者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泻(常有黏液脓血便,是由于炎症导致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引起)、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可伴有里急后重,排便后腹痛缓解)、全身表现(可有发热、消瘦、贫血等,儿童患者同样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但一般无瘘管形成)。
四、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克罗恩病:血常规可有贫血表现,活动期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等。
溃疡性结肠炎:血常规也可有贫血,活动期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且血清球蛋白可能升高,粪便常规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
粪便检查:
克罗恩病:粪便隐血可呈阳性,但一般无黏液脓血。
溃疡性结肠炎:粪便常规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粪便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结肠炎。
五、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造影:
克罗恩病:可见病变肠段黏膜皱襞粗乱、纵行溃疡呈线条状阴影,还可出现鹅卵石征、肠腔狭窄、肠管僵硬呈管状等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可见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浅溃疡,肠管缩短,结肠袋变浅、消失或呈铅管样。
结肠镜检查:
克罗恩病:内镜下可见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纵行溃疡,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呈鹅卵石样,肠腔狭窄,病变肠段之间黏膜正常。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可见病变呈连续性分布,黏膜血管纹理模糊、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黏膜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可见假息肉。
六、病理组织学检查
克罗恩病:病理表现为肠壁全层性炎症,可见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黏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等。
溃疡性结肠炎:病理表现为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症,可见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等,无肉芽肿形成。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在诊断和鉴别时需更加谨慎,因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儿童中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上述的发病部位、病变形态、症状、检查等方面的差异在儿童中同样存在。对于老年患者,也需要结合其全身状况等综合判断,不过基本的鉴别要点与一般人群一致。在生活方式方面,无论是克罗恩病还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都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均衡,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但具体的饮食细节可能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