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早期往往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相关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相关表现,如粪便隐血阳性、黑便;还可能出现少见的消瘦症状,且这些早期症状不具特异性,有相关高危因素人群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做胃镜等检查明确是否有胃息肉。
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上腹部不适:部分患者可感觉上腹部有隐痛、胀痛或饱胀感等,这是因为胃息肉可能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胃的蠕动和排空等出现一定紊乱。例如,在进食后,食物的消化过程受到干扰,就可能引发上腹部的不适感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出现,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胃息肉相关的消化不良症状,这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胃的功能逐渐衰退有关。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饮酒、吸烟、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发生胃息肉且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的风险相对更高。对于有胃部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慢性胃炎等病史,发生胃息肉后更易出现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可能会自觉食欲不如以往,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胃息肉影响了胃的消化环境和正常的消化功能,使得患者即使处于饥饿状态,也没有强烈的进食欲望。年龄较大的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需警惕胃息肉等胃部病变的可能;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等,一般不会因胃息肉出现食欲减退,但非孕期女性若出现则需关注;有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食欲减退更易发生且可能与胃息肉的早期症状相互影响。
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甚至呕吐的情况,尤其是在进食后。这是由于胃息肉干扰了胃的正常排空,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反射。儿童发生胃息肉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需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要考虑胃息肉等多种因素,因为老年人胃的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女性在经期前后,若出现胃息肉相关的恶心、呕吐,需注意与经期本身的不适相鉴别。
消化道出血相关表现:
粪便隐血阳性:部分胃息肉患者可能会有少量的消化道出血,但是肉眼看不到明显的黑便等,需要通过粪便隐血试验才能检测出。这是因为胃息肉表面的黏膜可能比较脆弱,容易发生小的破损而导致少量出血。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粪便隐血阳性,但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衰退,发生这种情况时更应重视排查胃息肉;女性在孕期一般不会因胃息肉出现粪便隐血阳性,非孕期女性若发现粪便隐血阳性则要考虑胃息肉等可能;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黏膜药物的人群,更易出现胃息肉相关的消化道少量出血,进而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
黑便:当胃息肉导致的出血稍多一些时,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液的作用,粪便会呈现黑色,即黑便。这是因为血红蛋白中的铁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变黑。年龄较大的患者出现黑便时,胃息肉的可能性需要重点排查;儿童发生胃息肉导致黑便的情况极为罕见,但一旦出现需高度重视;女性在出现黑便时,要结合自身情况,若有胃息肉相关危险因素则需及时就医检查。
其他少见症状:
消瘦: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这是因为胃息肉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下来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引起体重下降。长期消瘦的人群,特别是伴有上述消化不良等症状时,要考虑胃部疾病包括胃息肉的可能;儿童若出现不明原因消瘦,除了考虑胃息肉外,还要排查其他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消瘦,但如果短期内消瘦明显,需警惕胃息肉等病变。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早期症状都不具有特异性,也就是说,其他很多胃部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所以,当出现上述一些异常表现时,尤其是有相关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有胃部不适家族史、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胃息肉等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