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会引发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反酸烧心等症状,这些症状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如儿童、老年患者表现各有特点,不良生活方式和既往病史会加重相应症状。
一、腹痛
具体表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常出现上腹部隐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钝痛、胀痛等。其疼痛发作没有明显的特定规律,可能与进食有关,部分患者在进食后疼痛会有所加重,也有患者空腹时更明显。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腹痛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有时仅表现为哭闹不安,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行为变化来判断;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相对迟钝,腹痛症状可能较隐匿,容易被忽视。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腹痛症状,因为这种不良生活方式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黏膜的损伤,从而引发腹痛。
病史影响:有过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患者,在胃炎复发时更易出现腹痛,因为幽门螺杆菌会破坏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导致胃黏膜糜烂等病变加重,引起腹痛。
二、腹胀
具体表现:患者会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有饱腹感。有时还可能伴有嗳气,即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的现象。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腹胀可能与消化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比如婴幼儿肠道菌群还不完善,容易出现腹胀;老年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腹胀,且腹胀可能持续时间较长。
生活方式影响:喜欢进食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的人,会加重腹胀症状,因为这些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会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腹胀。
病史影响:有过胃肠手术病史的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出现腹胀,因为手术可能会改变胃肠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其蠕动和消化功能。
三、恶心、呕吐
具体表现:患者常出现恶心感,严重时可引发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有时可能含有少量胆汁。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恶心、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等情况,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密切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老年患者恶心、呕吐可能会加重其营养不良的状况,因为反复呕吐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加重胃黏膜的损伤。
病史影响:有胃食管反流病史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更高,因为胃食管反流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引起恶心,严重时导致呕吐。
四、消化不良
具体表现: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进食后食物在胃内排空时间延长,感觉食物滞留在胃内。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消化不良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营养吸收不良会导致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乏;老年患者消化不良会进一步影响其整体健康状况,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等。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因为精神压力会干扰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
病史影响:有胆囊疾病病史的患者,也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因为胆囊疾病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有重要作用,胆汁分泌异常会导致消化不良。
五、反酸、烧心
具体表现:患者可感觉到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胸骨后烧灼感,即烧心感,同时伴有反酸,口腔内有酸味。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反酸、烧心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胃食管反流等情况也可能出现,且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要家长留意其是否有异常的哭闹、拒食等表现;老年患者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反酸、烧心症状。
生活方式影响:肥胖人群由于腹部压力增加,容易导致胃酸反流,从而加重反酸、烧心症状;进食过多甜食、辛辣食物的人,也会刺激胃酸分泌,引发反酸、烧心。
病史影响:有食管裂孔疝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反酸、烧心,因为食管裂孔疝会改变食管和胃的解剖关系,导致胃酸更容易反流至食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