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有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部分患儿有黄疸等症状表现,婴幼儿症状不典型易现严重并发症,年长儿症状相对典型但病情也可迅速发展,有基础病史患儿症状更不典型需谨慎,治疗要考虑小儿生理特点。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多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可为绞痛、胀痛或持续性钝痛等。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这是因为胆囊和胆管的神经支配与肩部、背部神经有牵涉。婴幼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述腹痛部位,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例如,有研究显示约80%-90%的患儿会出现腹痛症状,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因无法清晰表达而表现出不同的痛苦反应。
(二)发热
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一般为低热至中度发热,部分患儿可出现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反应,由于胆道感染等炎症刺激,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一般来说,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年龄较小的患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波动较大。比如,临床观察发现约70%左右的患儿会有发热表现,年龄越小的患儿越容易出现高热情况,这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特点有关,其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对感染的反应更强烈。
(三)消化道症状
1.恶心、呕吐:患儿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这是因为胆道疾病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炎症刺激可导致胃肠道蠕动紊乱。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频繁呕吐。例如,有资料表明约60%-70%的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的频率和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儿可能因频繁呕吐导致脱水等情况。
2.食欲减退:患儿往往食欲明显减退,不愿进食,这与腹痛、发热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身体处于疾病状态,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小儿对食物的兴趣降低。
(四)黄疸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是因为胆道梗阻时,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逆流入血,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出现黄疸。黄疸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黄疸可能仅表现为皮肤轻度发黄,重度黄疸时皮肤黄染明显,甚至伴有尿液颜色加深等情况。一般来说,若存在胆道梗阻等情况,约20%-30%的患儿会出现黄疸症状,但具体比例因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二、不同年龄患儿的症状特点
(一)婴幼儿
婴幼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的症状往往不典型。除了可能出现上述腹痛、发热、消化道症状外,由于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可能更突出表现为精神萎靡、哭闹不止、拒奶等。而且婴幼儿病情变化较快,容易出现脱水、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这是因为婴幼儿的体液调节能力较差,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水分丢失快,容易导致脱水,进而影响循环系统。例如,当婴幼儿患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时,若不能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病情恶化,需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来判断病情。
(二)年长儿
年长儿相对婴幼儿来说,能够更准确表述症状,腹痛等表现相对更典型,与成人的症状表现有一定相似性,但仍有其自身特点。年长儿可能能明确指出腹痛的部位在右上腹等,发热、消化道症状等表现也相对较典型,但同样需要注意病情变化,因为年长儿虽然能表达部分症状,但病情发展也可能较为迅速,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对于有基础病史的小儿,如既往有胆道畸形等情况的患儿,出现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时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且病情可能更容易加重。在护理和诊断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病史对病情的影响。例如,有胆道畸形的小儿,胆道结构异常本身就容易导致胆汁排泄不畅等问题,当发生炎症时,症状可能更为复杂,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儿的安全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