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双链环状DNA病毒,感染人体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有性传播、密切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低危型可致良性病变,高危型持续感染可引发恶性肿瘤,可通过核酸检测、细胞学检查等检测,可通过接种疫苗、安全性行为、保持良好卫生及定期筛查预防。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HPV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对称结构,无包膜。其病毒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长度约7.8-8.0kb,包含早期基因区(E区)、晚期基因区(L区)和非编码区(NCR)等区域。早期基因主要参与病毒基因的转录调控、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等过程;晚期基因主要编码病毒的衣壳蛋白。
二、感染途径
1.性传播途径:这是HP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性生活的人群在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较高,多个性伴侣、过早开始性生活等情况会增加感染风险。
2.密切接触: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病变部位或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可能会导致感染,例如接触被HPV污染的毛巾、衣物等。
3.母婴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感染HPV的产道时可能会被感染。
三、与疾病的关系
1.低危型HPV感染
良性病变:某些低危型HPV(如HPV6、HPV11等)感染可引起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生殖器疣好发于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等部位,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的赘生物。在儿童中,如果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低危型HPV,也可能出现生殖器部位的疣状病变,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儿童的皮肤黏膜相对娇嫩,病变可能会对其心理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儿童的生殖器疣,需要谨慎处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要关注家长的卫生习惯等,避免再次感染。
2.高危型HPV感染
宫颈癌等恶性肿瘤:高危型HPV(如HPV16、HPV18等)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其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起始因素。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中,感染HPV后的转归不同,年轻女性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强,部分高危型HPV感染可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但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或本身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的女性,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更容易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而发展为宫颈癌。此外,男性感染高危型HPV也可能引起阴茎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但相对女性而言,男性感染高危型HPV后的相关恶性肿瘤发生率较低,但也不可忽视。
四、检测与预防
1.检测方法
核酸检测:通过采集宫颈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等标本,利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是否存在HPVDNA。这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对于早期发现HP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筛查中,核酸检测都是重要手段,例如对于30岁以上的女性,通常建议联合进行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效率。
细胞学检查:如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通过观察宫颈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病变,结合HPV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2.预防措施
接种HPV疫苗:目前有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等。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HPV18,可预防约70%的宫颈癌;四价疫苗在二价的基础上增加了HPV6和HPV11,可预防生殖器疣等;九价疫苗则进一步扩大了覆盖的HPV型别,能预防更多类型的HPV感染相关疾病。疫苗接种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有不同的适用年龄范围,一般来说,9-45岁的女性和9-45岁的男性都可以接种HPV疫苗。对于儿童,目前主要是通过接种疫苗来进行一级预防,降低未来感染HPV的风险。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PV感染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杜绝,因为HPV可以感染皮肤和黏膜的未被安全套覆盖的部位。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注意外阴清洁,避免共用毛巾、衣物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同时,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宫颈癌筛查也是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干预的重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