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根据病程分为一期、二期、三期。一期主要表现为硬下疳;二期一般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有皮肤黏膜损害、黏膜损害及全身症状等;三期症状复杂多样,皮肤黏膜损害有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还有骨梅毒、眼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等,若有高危性行为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规范治疗很重要,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感染梅毒需谨慎诊治。
二、二期梅毒症状
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皮肤黏膜损害是最常见的表现,可出现梅毒疹,包括斑疹性梅毒疹、丘疹性梅毒疹、脓疱性梅毒疹等。斑疹性梅毒疹多为淡红色或黄红色斑疹,大小不等,直径0.5-1cm,常对称分布于躯干、四肢屈侧等部位,一般无自觉症状,不经治疗数周可消退;丘疹性梅毒疹较为多见,可呈扁平丘疹、丘脓疱疹等,一般为铜红色,境界清楚,有的表面鳞屑较厚;脓疱性梅毒疹较少见,多见于营养不良、身体虚弱者,皮疹为脓疱,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此外,还可出现黏膜损害,如梅毒性咽炎、黏膜斑等,梅毒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充血、红肿,黏膜斑为灰白色、边界清楚的黏膜斑,表面有渗出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二期梅毒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关节痛、乏力、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或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疼痛。
三、三期梅毒症状
1.皮肤黏膜损害
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面部、肩部、背部及四肢伸侧,为皮下结节,直径约0.5-1cm,呈簇集状排列,可融合,逐渐破溃,边缘整齐,呈环状、蛇行状等,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
树胶肿:为三期梅毒的典型表现,是一种深在性的皮下结节或肿块,初起为无痛性皮下结节,逐渐增大,中心逐渐软化、破溃,形成穿凿性溃疡,境界清楚,边缘锐利,基底凹凸不平,有黏稠树胶状脓汁渗出,愈后形成瘢痕。树胶肿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多见于四肢、面部、前额、胸骨部等,发生在头面部者可破坏鼻骨,导致鼻中隔穿孔、鞍鼻等;发生在口腔及上颚者,可累及骨组织,出现硬腭穿孔、软腭破坏等。
2.骨梅毒
可累及骨骼系统的多个部位,如长骨、颅骨、肩胛骨等。患者可出现骨痛,疼痛通常在夜间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还可发生骨膜炎、骨髓炎等,骨膜炎可导致局部肿胀、压痛;骨髓炎可引起骨质破坏,严重时可导致骨骼畸形。
3.眼梅毒
可引起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等,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眼痛、畏光等症状。
4.心血管梅毒
多发生在感染后10-30年,可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常见的有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等。主动脉炎可导致主动脉扩张、变硬;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心力衰竭表现;主动脉瘤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破裂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
5.神经梅毒
可分为无症状神经梅毒、脑膜神经梅毒、脑血管梅毒、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等多种类型。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无明显症状,但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异常;脑膜神经梅毒可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表现;脑血管梅毒可引起脑梗死,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脊髓梅毒可导致脊髓后根及后索受损,出现闪电样疼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等;麻痹性痴呆可出现智能减退、人格改变、精神症状等。
三期梅毒的症状较为复杂多样,且不同患者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如果有高危性行为或怀疑感染梅毒,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三期梅毒的发生及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梅毒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孕妇感染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梅毒,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儿童感染梅毒多为先天性梅毒,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耐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