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饮食需分阶段注意,急性期少量多次饮水、暂禁食固体食物;缓解期选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逐渐增种类;要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粗纤维多食物;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防凉烫、保营养,老年重易消化营养均衡,有基础病者综合自身疾病调整饮食。
一、急性期饮食注意
1.少量多次饮水:急性肠胃炎患者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容易导致脱水。此时应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儿童患者,更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情况加重,因为儿童的身体代谢和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脱水可能会更快地影响其健康。
2.暂禁食固体食物:在急性发作期,胃肠道处于较为敏感和脆弱的状态,进食固体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导致症状进一步加重。一般建议暂时禁食6-12小时,让胃肠道得到充分的休息。
二、缓解期饮食选择
1.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米汤:米汤容易消化,且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能量。可以将大米煮烂后,取上层的米汤饮用。对于患有急性肠胃炎的人群,包括不同年龄层,米汤是比较温和的选择,不会对胃肠道造成过多刺激。
藕粉:藕粉也是一种易消化的食物,冲泡后呈糊状,适合在缓解期食用。它富含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能为身体补充能量,同时对胃肠道的负担较小。
薄粥:可以选择大米粥或小米粥等。将大米或小米煮成稀薄的粥,去除米粒残渣后饮用。粥类食物易于消化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营养,而且不会刺激胃肠道。对于老年患者,薄粥是比较合适的饮食选择,因为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对于儿童患者,也可以适量给予,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过烫或过凉刺激胃肠道。
2.逐渐增加食物种类:在胃肠道症状有所缓解后,可以逐渐增加一些温和的食物种类,但仍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软烂的面条:将面条煮得软烂,去除汤中的杂质后食用。面条富含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能量,且相对容易消化。但要注意避免添加过多刺激性的调料,如辣椒、胡椒粉等。
蒸蛋羹:鸡蛋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蒸蛋羹质地柔软,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但对于一些对鸡蛋过敏的患者则不适用,在给患者提供蒸蛋羹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三、避免食用的食物
1.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可能会加重腹痛、腹泻等症状。无论是年轻人、老年人还是儿童,都应避免食用此类食物。
2.油腻食物:像油炸食品、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影响胃肠道的恢复。例如炸鸡、油条等油炸食品,在急性肠胃炎缓解期食用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3.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粗纤维多的食物会促进胃肠道蠕动,对于处于急性肠胃炎恢复期的胃肠道来说,可能会引起不适,不利于胃肠道黏膜的修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急性肠胃炎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更加谨慎。除了遵循上述一般的饮食原则外,要特别注意食物的温度,避免过凉或过烫的食物刺激胃肠道。同时,要保证营养的摄入,但要选择更加温和、易消化的食物种类,如上述的米汤、藕粉、薄粥等。并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饮食反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胃肠道功能较弱,在急性肠胃炎饮食调整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食物的易消化性和营养均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但要以容易消化吸收的形式提供,如适量的鱼肉(煮成软烂的鱼肉泥等)。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少量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
3.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饮食调整时需要综合考虑。例如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食物的糖分含量,像米汤、藕粉等如果是自制的,要注意控制其中糖的添加量;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饮食的低盐原则,在烹饪食物时避免添加过多的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