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会出现全身症状(发热、乏力)、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相关症状(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肝区相关症状(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不同年龄患者在各症状表现上有一定差异,如儿童在食欲减退、频繁恶心呕吐、黄疸观察处理及肝脏肿大鉴别等方面需特殊关注。
一、全身症状
(一)发热
部分急性肝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这是因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肝炎病毒等致病因素时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例如,在病毒性肝炎中,病毒感染刺激机体产生致热原,从而引起发热。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热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儿童可能对体温变化的耐受性与成人有所差异,但基本机制相似。
(二)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机体代谢紊乱,能量产生不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等多种物质的代谢,肝炎时肝脏代谢功能障碍,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得患者出现乏力症状。无论年龄大小,急性肝炎患者都可能出现乏力,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精神不振等。
二、消化系统症状
(一)食欲减退
患者食欲明显下降,对食物缺乏兴趣。这与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受影响有关,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进而导致食欲减退。同时,胃肠道淤血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不同性别患者在食欲减退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为食欲减退影响营养摄入,需要特别关注其饮食情况,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
(二)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甚至呕吐的症状。这是因为肝脏疾病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胃肠逆蠕动增加,从而引起恶心、呕吐。例如,病毒性肝炎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等过程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发恶心、呕吐。儿童患者如果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可能会导致脱水等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三)腹胀
患者可能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这是由于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减弱以及肠道产气增多等原因导致。肝脏疾病引起门静脉高压时,可导致胃肠道淤血,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进而出现腹胀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腹胀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腹胀可能会影响其进食和睡眠等。
三、黄疸相关症状
(一)皮肤、巩膜黄染
当肝炎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时,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就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黄疸是急性肝炎常见的重要表现之一。一般来说,黄疸先从巩膜开始出现黄染,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皮肤。不同年龄的患者黄疸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皮肤相对较薄,黄疸可能更容易被发现。例如,新生儿肝炎时黄疸的表现和处理有其特殊性,需要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二)尿色加深
患者尿液颜色变深,呈浓茶色。这是因为血液中胆红素升高,经过肾脏代谢,随尿液排出的胆红素增加,导致尿色加深。尿色加深是胆红素代谢异常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观察尿色可以初步判断胆红素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尿色加深的观察和处理需要考虑其生理特点,比如儿童的尿液浓缩功能与成人不同等。
四、肝区相关症状
(一)肝区疼痛
患者肝区(右侧季肋部)可能出现隐痛、胀痛或钝痛等。这是因为肝脏肿大,肝包膜被牵拉,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会用哭闹等方式来表达肝区的不适。例如,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肝脏炎症导致肝脏体积增大,肝包膜受到牵拉,从而引起肝区疼痛。
(二)肝脏肿大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肝脏肿大,质地可能会有所改变。肝脏肿大是由于炎症导致肝细胞肿胀、增生等原因引起。医生可以通过触诊等方法发现肝脏肿大的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肝脏大小有一定的正常范围,急性肝炎时肝脏肿大超出正常范围。例如,儿童的肝脏相对比重较大,在急性肝炎时肝脏肿大的表现需要与正常生理情况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