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有腹痛、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不全等症状,病因包括长期酗酒、胆道疾病等,治疗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慢性胰腺炎的症状
1.腹痛:是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症状,多位于上腹部,可向背部放射,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饮酒、进食油腻食物后常可诱发或加重。疼痛程度不一,轻者为隐痛,重者呈剧痛。
2.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脂肪泻(大便呈灰白色、恶臭、油腻状)、体重减轻等。这是因为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这是由于胰腺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
二、慢性胰腺炎的病因
1.长期酗酒:是西方国家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还可引起胰液黏稠度增加,胰管阻塞,导致胰腺炎反复发作,进而发展为慢性胰腺炎。
2.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感染等,胆道疾病引起的胰管梗阻或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可导致胰液引流不畅,胰管内压力升高,胰腺组织受损,引发慢性胰腺炎。
3.遗传因素:部分慢性胰腺炎患者有遗传家族史,某些基因突变可增加患慢性胰腺炎的风险。
4.代谢因素:高脂血症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胰腺损伤,引发慢性胰腺炎;高钙血症可使胰管钙化,胰液分泌增加,促进结石形成,从而诱发慢性胰腺炎。
5.其他因素:如外伤、手术、感染(如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与慢性胰腺炎的发生有关。
三、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戒酒:对于酗酒引起的慢性胰腺炎患者,严格戒酒是治疗的关键措施,可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调整饮食:患者需遵循低脂、高蛋白饮食原则,避免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以减轻胰腺负担,改善消化功能。
补充胰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等,以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脂肪泻等症状。
2.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对于腹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抑制胰液分泌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可减少胃酸分泌,间接抑制胰液分泌,从而减轻胰腺负担。
控制糖尿病药物:对于出现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病情使用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等,但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3.内镜治疗
Oddi括约肌切开术:适用于Oddi括约肌狭窄或功能失调的患者,可缓解胰管梗阻,改善症状。
胰管结石取出术:对于胰管内有结石的患者,可通过内镜将结石取出,解除胰管梗阻。
4.手术治疗
胰腺切除术:对于病情严重、胰腺组织广泛纤维化、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胰腺切除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但手术风险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其他手术:如胰管引流术等,可改善胰液引流,缓解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胰腺炎相对少见,多与遗传、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可能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
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药物治疗需谨慎,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因此要加强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重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和生活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发生慢性胰腺炎较为罕见,治疗时需权衡母亲和胎儿的安全。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采取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措施,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