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结石有不同症状,急性胆囊炎有右上腹疼痛、消化道症状、发热等,慢性胆囊炎有右上腹隐痛胀痛、消化不良等,无症状胆结石多体检发现,有症状胆结石有胆绞痛、黄疸等;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手术有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治疗各有特点。
一、胆囊炎胆结石的症状
(一)胆囊炎症状
1.急性胆囊炎
右上腹疼痛:多为突然发作,疼痛程度不一,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这与油腻食物刺激胆囊收缩,加重胆囊炎症有关。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90%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疼痛症状。
消化道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这是因为胆囊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发热:体温可升高,一般为低热,如合并感染较重时可出现高热。
2.慢性胆囊炎
右上腹隐痛或胀痛:症状不如急性胆囊炎剧烈,可反复发作,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可加重,这是由于胆囊长期存在炎症,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收缩困难,加重炎症刺激。
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嗳气、厌食油腻食物等,与胆囊浓缩和排泄胆汁功能减退,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
(二)胆结石症状
1.无症状胆结石
部分胆结石患者可终身无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这是因为结石较小,未阻塞胆囊管或胆总管,不引起胆囊或胆管的炎症反应。
2.有症状胆结石
胆绞痛:是胆结石的典型症状,多发生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结石移动,阻塞胆囊管或胆总管,引起胆囊或胆管平滑肌痉挛而出现剧烈疼痛,疼痛部位多在右上腹或上腹部,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
黄疸:如果胆结石阻塞胆总管,可引起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这是因为胆总管阻塞后,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所致。
二、胆囊炎胆结石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饮食控制
对于胆囊炎急性发作期,需禁食,让胆囊得到休息,缓解疼痛。病情缓解后,应给予低脂、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胆囊的刺激,防止胆囊炎复发。例如,低脂饮食可以减少胆囊收缩素的分泌,从而减轻胆囊的负担。
2.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胆囊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菌素类等,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
解痉止痛药物:对于胆绞痛患者,可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缓解胆囊和胆管平滑肌痉挛,减轻疼痛。
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的胆盐含量,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有助于胆结石的溶解,但一般仅适用于胆固醇结石且结石较小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手术治疗
1.胆囊切除术
适用于胆囊炎反复发作、胆结石较大或伴有胆囊息肉等情况的患者。对于年轻患者,若胆囊炎症较轻,可考虑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老年患者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
2.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适用于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等情况的患者。通过手术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并放置T管引流,以引流胆汁,防止胆总管狭窄等并发症。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应更加谨慎对待。儿童胆囊炎胆结石多与先天性胆道畸形、寄生虫感染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时,非手术治疗应更加注重营养支持和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评估儿童的耐受能力和手术风险。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前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合并胆囊炎胆结石时,治疗需更加谨慎,非手术治疗为主,尽量避免在孕期进行手术,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若必须手术,需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和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