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诊断需综合临床、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急性肝炎有相关病史、症状、体征表现,慢性肝炎也有对应病史、症状、体征,各型肝炎有相应病原学诊断指标,肝功能检查有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变化,影像学B超可助判断肝脏情况,要全面考虑患者多方面因素以准确诊断。
一、临床诊断标准
(一)急性肝炎
1.病史:有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有输血、不洁注射史等。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有所差异,如甲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30天(15~45天);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70天(30~180天)等。对于儿童,要询问其疫苗接种史等情况,因为儿童感染后可能症状表现与成人不同,但诊断标准基本一致。
2.症状: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儿童急性肝炎时,可能因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善等因素,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相对更明显,而发热情况个体差异较大。
3.体征: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儿童肝脏相对较大,在检查时要注意与正常生理情况鉴别,同时观察有无黄疸等表现,黄疸型肝炎患者皮肤、巩膜黄染。
(二)慢性肝炎
1.病史:既往有肝炎病史,病程超过半年等情况。对于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的患者,要了解其感染时间、治疗情况等。儿童慢性肝炎相对少见,但也可由母婴传播等因素导致,需询问母亲孕期相关情况及儿童出生后情况。
2.症状:可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便溏等症状,也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等。儿童慢性肝炎时,生长发育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如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需结合生长发育指标综合判断。
3.体征:肝脏多呈质地中等硬度,多数患者脾大。
二、病原学诊断标准
(一)甲型肝炎
1.抗-HAVIgM:是甲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抗-HAVIgM阳性提示近期有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2.抗-HAVIgG:恢复期抗-HAVIgG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也有助于诊断。
(二)乙型肝炎
1.HBsAg:阳性表示HBV感染。
2.HBsAb: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可见于乙肝恢复期、乙肝疫苗接种后等情况。
3.HBeAg:阳性表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HBeAb:阳性表示HBV复制活动减弱。
5.HBcAb:包括抗-HBcIgM和抗-HBcIgG,抗-HBcIgM阳性提示HBV急性感染,抗-HBc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三)丙型肝炎
1.抗-HCV: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抗-HCV阳性提示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需进一步检测HCVRNA以确定病毒是否复制。
2.HCVRNA:阳性表示丙型肝炎病毒有复制,具有传染性。
(四)丁型肝炎
1.HDVAg、抗-HDVIgM、抗-HDVIgG:血清或肝内HDVAg阳性,或抗-HDVIgM阳性,或抗-HDVIgG由阴性转为阳性,或肝内HDVRNA阳性,可诊断为丁型肝炎。
(五)戊型肝炎
1.抗-HEVIgM:急性期抗-HEVIgM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
2.抗-HEVIgG:恢复期抗-HEVIgG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有助于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相关标准
(一)肝功能检查
1.血清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升高,是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在急性肝炎时,ALT可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慢性肝炎时,ALT、AST可轻度或中度升高。儿童肝功能各项指标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在判断时要参考儿童正常参考值范围。
2.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升高,提示有黄疸存在,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胆红素代谢障碍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观察肝脏和脾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判断肝脏有无病变及病变程度。在慢性肝炎时,可能出现肝脏实质回声增粗、脾脏肿大等表现。对于儿童,B超检查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辐射损伤等。
总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病史、病原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判断,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有其各自的诊断要点,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等因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