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重度萎缩性胃炎,需从多方面着手。健康饮食要规律进餐、合理搭配,减少高盐、辛辣、油腻食物及刺激性饮品摄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要注意饮食卫生、分餐公筷、不吃生冷及定期检测治疗;生活方式上要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还要定期胃镜检查,依据结果及时干预。
一、健康饮食方面
1.规律进餐与合理搭配
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研究表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打乱胃的消化节律,增加胃部负担,对于有重度萎缩性胃炎风险的人群不利。饮食中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苹果、菠菜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胃黏膜,有研究显示,长期补充适当剂量的维生素C可能对胃黏膜的修复有一定益处;同时摄入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其中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利于胃部健康。
减少高盐、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性,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加重炎症反应;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长期食用可能诱发或加重重度萎缩性胃炎。
2.避免食用刺激性饮品
限制饮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还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阻碍胃黏膜的自我修复。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的人群患重度萎缩性胃炎的风险明显高于不饮酒者。同时要少喝浓茶、咖啡,浓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中的咖啡因都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
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因为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在集体用餐环境中,通过分餐等方式可有效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风险。尽量不吃生冷食物,如生鱼片、未洗净的瓜果等,这些食物可能携带幽门螺杆菌或其他病菌,容易引发胃部感染。
保持餐具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等方法,一般煮沸10-15分钟能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等常见病菌。
2.及时检测与治疗
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尤其是有胃部不适症状或有家族胃部疾病史的人群。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等,简便易行。一旦检测出感染幽门螺杆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和抗生素的四联疗法,规范治疗可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降低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发生风险。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适度运动
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运动强度应有所调整,年轻人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而老年人运动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例如,老年人可选择散步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天散步30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通过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胃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胃黏膜的营养供应和自我修复。
2.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导致胃黏膜的抵抗力下降。要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冥想、瑜伽等。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人群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女性可能更适合通过社交活动、写日记等方式缓解情绪,而男性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户外运动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维持胃部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发生风险。
四、定期体检与及时干预
1.定期胃镜检查
对于有重度萎缩性胃炎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胃部疾病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者等,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一般建议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胃部的病变情况,如萎缩性胃炎的进展情况等,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在进行胃镜检查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医生操作,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情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干预措施。如果发现有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倾向的情况,会采取更积极的监测或干预手段,如密切随访、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治疗等,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为重度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等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