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周早产儿面临体温、呼吸、感染、喂养、出血、视网膜病变等多方面关键问题,需针对各问题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如体温靠暖箱调节湿度维持,呼吸需防RDS及处理呼吸暂停,感染要严格消毒隔离及合理用抗生素,喂养选合适奶且少量多次观察,出血用维生素K1预防及止血,视网膜病变要控氧及眼底筛查干预。
一、体温关
1.重要性:28周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体温易波动。正常新生儿体温在36-37.3℃,而早产儿体温常低于36℃,甚至可出现低体温或体温不升。低体温会影响新生儿的代谢、循环等多系统功能,增加硬肿症等风险。
2.应对措施:需将早产儿置于暖箱中,根据其体重、日龄等调节暖箱温度,一般体重1000-1500g的早产儿暖箱温度在32-34℃,体重1500-2000g的在30-32℃,随着日龄增加和体重增长逐渐下调暖箱温度,使早产儿体温维持在36.5-37℃。同时要注意暖箱的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以减少早产儿不显性失水。
二、呼吸关
1.重要性:28周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青紫等。早产儿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差,呼吸浅快,呼吸节律不整,容易出现呼吸暂停,这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影响各器官的氧供。
2.应对措施:对于可能发生RDS的早产儿,出生后可预防性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同时要密切监测早产儿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等。如果出现呼吸暂停,可采用拍打足底、托背等刺激方法,必要时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如血氧饱和度仍不能维持,可能需要使用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三、感染关
1.重要性: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容易发生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感染可导致早产儿病情加重,出现发热、拒奶、反应差等表现,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2.应对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接触早产儿前后要严格洗手。保持早产儿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脐部护理要严格,每天用碘伏消毒脐部。早产儿的用物要专人专用,定期消毒。对于有感染迹象的早产儿,要及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相关检查,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四、喂养关
1.重要性:28周早产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吸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足会导致早产儿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喂养过度则可能引起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而充足合理的喂养是保证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关键。
2.应对措施:优先选择母乳喂养,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球蛋白。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可选择早产儿配方奶。喂养方式可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等确定喂养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喂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早产儿的面色、呼吸、腹胀等情况,如出现呕吐、呛咳等要暂停喂养,防止误吸。喂养后可将早产儿竖抱,轻拍背部,排出胃内空气。
五、出血关
1.重要性:28周早产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不足,毛细血管脆弱,容易发生出血倾向。常见的出血部位有颅内、消化道等。颅内出血可导致早产儿出现惊厥、意识障碍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便血等,严重影响早产儿的预后。
2.应对措施:出生后常规给予维生素K1肌内注射,以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预防出血。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神志、面色、有无出血点等情况,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早产儿,要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如避免频繁的穿刺等。如果发生出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补充凝血因子等。
六、视网膜病变关
1.重要性:早产儿视网膜血管未发育成熟,在吸氧等刺激下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ROP),严重时可导致失明。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ROP的风险越高。
2.应对措施:严格控制早产儿吸氧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密切监测早产儿的眼底情况,一般在出生后4-6周开始进行眼底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发现有ROP的早期病变,可能需要进行激光治疗等干预措施,以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同时要注意减少早产儿的氧暴露,为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发育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