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肿瘤并有肝硬化能否手术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评估,包括评估肝功能储备(如Child-Pugh分级、ICG清除试验)、肿瘤情况(如大小、数目、位置)、患者全身状况(如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并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如肝部分切除术、肝移植),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做出个体化治疗决策。
一、评估肝功能储备
1.Child-Pugh分级
A级:肝功能储备较好,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好。Child-Pugh分级主要通过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腹水、肝性脑病等指标进行评分,A级患者通常血清胆红素<34.2μmol/L,白蛋白≥35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4s,无腹水或少量腹水,无肝性脑病,这类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低。
B级:肝功能储备中等,手术需要谨慎评估。B级患者血清胆红素在34.2-51.3μmol/L,白蛋白在28-35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4-6s,有少量腹水且易控制,有轻度肝性脑病且已纠正,手术需要充分准备,评估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及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
C级:肝功能储备差,一般不建议首先考虑手术治疗。C级患者血清胆红素>51.3μmol/L,白蛋白<28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s,有中-大量腹水且难以控制,有重度肝性脑病,手术风险极高,术后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高。
2.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
ICG15分钟潴留率是评估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ICG15分钟潴留率<10%,如果ICG15分钟潴留率>20%,提示肝功能储备较差,手术风险增加。对于肝肿瘤并有肝硬化的患者,通过ICG清除试验可以更精确地了解肝脏对染料的清除能力,从而判断肝脏的代谢和储备功能,指导手术决策。
二、肿瘤情况评估
1.肿瘤的大小、数目及位置
肿瘤大小:如果肿瘤较小,如直径<5cm,且位于肝脏相对边缘部位,手术切除相对容易,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可能较小。而如果肿瘤较大,侵犯重要血管或临近器官,手术切除难度增加。
肿瘤数目:单个肿瘤相对多个肿瘤手术切除的可行性更高。如果是多发肿瘤,需要评估是否为弥漫性分布还是局限在部分肝叶,弥漫性多发肿瘤一般不适合手术切除。
肿瘤位置:肿瘤位于肝门区等重要解剖部位时,手术切除风险较大,因为肝门区有肝动脉、门静脉、胆管等重要结构,手术操作容易损伤这些结构导致严重并发症。
三、患者全身状况
1.年龄因素
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但如果老年患者肝功能储备较好,肿瘤情况允许,也可以考虑手术。需要综合评估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手术风险。
年轻患者全身状况相对较好,对手术的耐受性可能更强,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的肝功能和肿瘤情况来决定是否手术。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决定肝肿瘤并有肝硬化能否手术的关键因素,但女性患者如果合并有特殊的内分泌情况等,在围手术期需要特别关注身体的应激反应等情况。
3.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饮酒导致的肝硬化患者,需要在术前严格戒酒一段时间,一般建议至少戒酒2-4周,以改善肝脏的代谢环境,提高手术耐受性。
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术前也需要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肺部功能,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肺部并发症对于肝肿瘤并有肝硬化患者的术后恢复不利。
4.病史因素
如果患者有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需要在术前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以减少手术应激对血糖的影响,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有肝炎活动的患者,需要先进行抗病毒等治疗,控制肝炎活动后再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因为肝炎活动会加重肝脏的炎症损伤,影响手术预后。
四、手术方式的选择
1.肝部分切除术
对于肝功能储备较好,肿瘤局限的肝肿瘤并有肝硬化患者,可以考虑肝部分切除术。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切除相应的肝组织,尽量保留足够的有功能的肝组织,以维持术后肝功能。
2.肝移植
如果患者肝功能极差,属于Child-PughC级,同时肝肿瘤符合肝移植指征,肝移植是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肝移植可以同时解决肝硬化和肝肿瘤问题,但肝移植受供体来源等因素限制。
总之,肝肿瘤并有肝硬化能否手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评估过程,需要由多学科团队(包括肝病科医生、肝胆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等)共同参与,全面评估患者的肝功能、肿瘤情况及全身状况,才能做出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