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追赶性生长是指其出生后通过合理喂养和护理等使生长速度加快、逐渐接近正常足月儿生长轨迹的过程,涉及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的追赶标准,受喂养、疾病、护理等因素影响,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生长发育,定期监测,依建议调整喂养和护理措施,有特殊疾病者严格遵医治疗护理以保障早产儿良好追赶生长及身心健康发展
一、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的定义
早产儿追赶性生长是指早产儿在出生后通过合理的喂养和护理等措施,使其生长速度加快,逐渐接近正常足月儿生长轨迹的过程。
二、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的标准指标及意义
(一)体重指标
1.生后1年内:早产儿生后第1年体重要达到快速增长,一般生后3-4个月体重大致达到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体重大致达到出生体重的3倍。例如有研究显示,正常足月儿出生体重约3kg,1岁时体重约10kg,而早产儿若能良好追赶生长,1岁时体重应尽量接近此标准范围。这是因为体重是反映婴儿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体重增长提示营养摄入充足且机体对营养的利用良好。
2.生后2-3年内:2-3岁时体重应逐步向正常儿童的生长曲线靠近,一般2岁时体重大致为出生体重的4倍,3岁时接近正常儿童的体重增长模式。此阶段体重的良好追赶有助于儿童整体生长发育的正常化,对骨骼、器官等的发育都有重要意义。
(二)身长(身高)指标
1.生后1年内:早产儿生后第1年身长增长速度较快,一般1岁时身长应达到75cm左右(对于出生体重3kg左右的早产儿)。正常足月儿1岁时身长约75cm,早产儿通过追赶生长,1岁时身长应尽量接近该值。身长的增长反映了骨骼等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的身长追赶能保障儿童未来身高的正常发展。
2.生后2-3年内:2-3岁时身长应按照儿童正常的生长速率持续增长,逐步趋近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身长水平。
(三)头围指标
1.生后1年内:头围的追赶生长也很重要,生后6个月头围增长速度约为每月1cm,1岁时头围应达到46cm左右(出生时头围约33-34cm的早产儿)。头围反映了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良好的头围追赶能保证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2.生后2-3年内:2-3岁时头围应继续按照正常节奏增长,与整体生长发育相协调。
三、影响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一)喂养因素
1.母乳喂养: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食物,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有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增强免疫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在追赶生长方面优于人工喂养的早产儿。对于早产儿母亲,应尽量坚持母乳喂养,若母乳不足,可添加早产儿配方奶。
2.人工喂养: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至关重要,早产儿配方奶的营养成分更接近母乳,能满足早产儿快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要注意配方奶的冲调方法和喂养量,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日龄等进行合理喂养,一般每千克体重每日需要的能量和营养成分有特定的标准范围,需遵循专业的喂养指导。
(二)疾病因素
1.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会影响早产儿的营养摄入和利用,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对于存在先天性疾病的早产儿,需要在治疗先天性疾病的基础上,加强营养支持和生长监测,根据病情调整喂养方案和护理措施。
2.感染性疾病:反复的感染会消耗早产儿的体力和营养,影响追赶生长。应加强早产儿的感染防控,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营养的补充,保证早产儿在感染康复后能尽快恢复追赶生长。
(三)护理因素
1.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波动,寒冷会增加早产儿的能量消耗,影响生长。要为早产儿提供适宜的保暖措施,如使用暖箱等,保持早产儿体温稳定在36.5-37.5℃之间,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促进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2.减少应激:过多的应激刺激会影响早产儿的生长激素分泌等,不利于追赶生长。要为早产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和噪音等应激因素,如护理操作要轻柔、集中进行等。
四、特殊人群(早产儿)温馨提示
早产儿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到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生长监测,包括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的测量。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喂养方案和护理措施。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消化情况,如是否有呕吐、腹泻等不适。同时,要注意早产儿的保暖和预防感染,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有特殊疾病的早产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和康复护理,定期复诊,及时调整相关治疗和护理方案,以保障早产儿能顺利实现良好的追赶性生长,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