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床失败是胚胎未成功植入子宫内膜,无明显临床表现,与胚胎、子宫、免疫等因素有关,诊断靠超声和血HCG监测,多次发生需全面检查;生化妊娠是早期流产,表现为月经推迟后阴道流血,血HCG先升后降,超声无宫腔孕囊,与胚胎、母体因素有关,诊断靠血HCG和超声,一次生化妊娠后休息1-2个月再备孕,需做孕前检查,不同年龄处理有差异,女性要保持良好心态。
一、定义与本质
着床失败:指胚胎成功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未能完成。从本质上讲,是胚胎与子宫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出现异常,导致胚胎无法成功定植于子宫腔内。
生化妊娠:是指精卵结合后形成受精卵,但受精卵并未成功回到子宫着床,或者着床后没有成功发育,血中可检测到HCG升高,即已妊娠,但仅能检测到血中HCG升高,而超声检查宫腔内看不到妊娠囊的情况。其本质是一种早期流产。
二、临床表现差异
着床失败: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女性可能没有特殊的感觉,月经通常会按时来潮,或者月经可能稍有推迟,但通过检查可发现胚胎未成功着床。
生化妊娠:大多表现为月经推迟几天,然后出现阴道流血,流血量可能与平常月经量相似或稍多一些,同时血HCG会先升高后下降,超声检查始终看不到宫腔内有妊娠相关的孕囊等结构。
三、发生机制不同
着床失败
胚胎因素:胚胎本身染色体异常是常见原因之一,据相关研究,在自然流产的胚胎中,约50%-60%存在染色体异常情况,染色体异常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和着床能力。例如,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如21-三体、18-三体等,会使胚胎在着床过程中出现障碍。
子宫因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如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单角子宫等)会影响胚胎着床的环境。子宫内膜厚度不合适也是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子宫内膜厚度在8-12mm时较利于胚胎着床,如果子宫内膜过薄(小于7mm)或过厚(大于15mm)都可能导致着床失败。此外,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如子宫内膜局部的细胞因子、激素受体等表达异常,也会影响胚胎着床。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异常可能导致着床失败,例如存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时,体内的抗磷脂抗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胎盘的血管形成和胚胎的着床,导致胎盘缺血缺氧,影响胚胎着床。
生化妊娠
胚胎因素:同样以染色体异常为主,约85%的生化妊娠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染色体异常使得胚胎发育潜力不足,即使受精形成受精卵,也无法正常发育并成功着床。
母体因素:内分泌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如黄体功能不全,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不足,不能为受精卵着床和早期胚胎发育提供良好的内分泌环境,导致受精卵无法着床或着床后早期流产。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影响生化妊娠,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干扰生殖内分泌轴的正常功能,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发育。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影响子宫内膜的增殖和分泌,不利于受精卵着床。
四、诊断方法区别
着床失败
超声检查:通过阴道超声检查,在预计着床时间后,观察宫腔内是否有妊娠囊形成以及胚胎的发育情况。如果在应该看到妊娠囊的时间点没有发现妊娠囊,可考虑着床失败。
血HCG监测:动态监测血HCG水平,着床失败时血HCG一般不会出现隔天翻倍增长的情况,甚至可能会有下降趋势。
生化妊娠
血HCG监测:血HCG可检测到升高,但升高幅度通常较小,且不会像正常妊娠那样持续升高并隔天翻倍。
超声检查:在停经一段时间后进行超声检查,宫腔内始终看不到妊娠囊,结合血HCG的变化情况可诊断为生化妊娠。
五、对女性身体影响及后续建议
着床失败
身体影响:一般对女性身体的immediate(即刻)影响较小,可能会有短暂的月经周期紊乱,但多数可自行恢复。
后续建议:女性如果多次发生着床失败,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夫妻双方的染色体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以了解子宫和输卵管情况、内分泌检查(如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等)、免疫相关检查(如抗磷脂抗体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应对措施有所不同。年轻女性(小于35岁)可先尝试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年龄较大的女性(大于35岁)可能需要更积极地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必要时考虑辅助生殖技术等干预措施。
生化妊娠
身体影响:对身体的影响相对较轻,阴道流血期间需要注意预防感染,一般阴道流血会在一周左右干净,对身体的损伤较小,但如果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量过多,可能会导致贫血等情况。
后续建议:发生一次生化妊娠后,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建议休息1-2个月后再尝试怀孕。在备孕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夫妻双方的孕前检查,包括染色体、内分泌、免疫等方面的检查。对于有过生化妊娠史的女性,不同年龄的处理也有差异。年轻女性可在休息后监测排卵,尝试自然受孕;年龄较大的女性可能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身体状况,必要时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和评估,以提高再次妊娠成功的几率。同时,女性在生化妊娠后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过度焦虑可能会影响下次受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