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肠息肉提示局灶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是否追加ESD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病变范围与深度(累及广、深度深时多建议追加)、首次切除情况及患者全身状况(首次切除彻底无残留、全身情况不允许行ESD时可不追加),还需考虑不同年龄(老年重手术风险评估、年轻多积极考虑追加)、性别(对决策影响小,术后护理有生理特点调整)、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者需改善后评估,高纤维饮食者术后需注意护理)及病史(既往胃肠道手术史影响手术难度和风险、既往凝血功能异常需评估出血风险后再定)等因素,由临床医生综合评估后决策。
一、局灶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含义及相关情况
局灶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范畴,意味着肠黏膜腺体出现了较严重的异型增生情况,但尚未达到癌的程度。在切除肠息肉时发现局灶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虑是否追加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二、需要追加ESD的情况
(一)病变范围与深度方面
1.病变累及范围较广:如果局灶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累及范围相对较广,超过了最初切除息肉的范围,从理论上讲存在残留癌的风险,此时通常建议追加ESD,以更彻底地切除病变组织,降低复发及进展为癌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内镜下精细观察及相关评估手段发现病变实际侵犯范围超出了首次息肉切除的边界,就有必要通过ESD来完整切除。
2.病变深度较深:当评估提示病变侵犯深度较深,接近黏膜下层等较深层结构时,追加ESD可以更精准地判断病变浸润情况并完整切除。因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向癌进展的可能,较深的病变残留癌的风险相对更高,所以这种情况下追加ESD有助于更好地处理病变。
三、不需要追加ESD的情况
(一)首次切除彻底且评估无残留
1.首次切除病理评估非常完整:如果首次切除的息肉标本经病理检查显示病变切除非常彻底,切缘均为阴性,且通过全面的内镜下评估(如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等)未发现有可疑残留的病变组织,那么可以考虑不追加ESD,但需要密切随访。例如,首次切除后病理报告显示病变完整切除,切缘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累及,同时内镜下复查未见异常新生物等情况时,可暂不追加ESD。
2.患者全身情况不允许行ESD: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ESD手术创伤的患者,即使存在局灶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情况,也可能不适合追加ESD,此时会更倾向于密切随访观察,定期进行内镜复查等。
四、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人群的特殊考虑
(一)年龄因素
1.老年人群:老年患者往往基础疾病较多,在考虑是否追加ESD时,除了病变本身情况外,更要注重对手术风险的评估。相对年轻患者,老年患者行ESD手术的风险可能更高,如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所以对于老年患者,需要更谨慎地权衡追加ESD的利弊,综合其全身健康状况、预期寿命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
2.年轻人群:年轻患者一般基础疾病相对较少,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好,若发现局灶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病变适合的情况下,可能更倾向于积极考虑追加ESD,以彻底去除病变,降低未来发生癌的风险。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性别本身对是否追加ESD的决策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还是以病变的具体情况、患者整体状况等为主要依据。但在术后护理等方面,需要根据不同性别的一些生理特点进行相应调整,如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等特殊生理时期,要注意术后出血等情况的观察等。
(三)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饮酒人群: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在考虑追加ESD时需要注意,吸烟可能影响术后创面愈合,增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饮酒也可能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不利于术后恢复。所以这类患者在决定是否追加ESD前,可能需要患者先尽量戒烟戒酒一段时间,改善身体状况后再评估手术事宜。
2.高纤维饮食人群:本身有高纤维饮食生活方式的患者,相对来说胃肠道功能可能较好,但在ESD术后仍需要注意遵循相应的饮食调整建议,以促进创面愈合,不过这主要是术后护理方面的考虑,对是否追加ESD的决策本身影响不大,而是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五、病史相关因素
(一)既往胃肠道疾病病史
1.既往有严重胃肠道手术史:如果患者既往有严重胃肠道手术史,如胃大部切除等,再次行ESD手术时,手术难度可能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也可能升高。此时需要更仔细评估病变情况以及手术的可行性,可能需要多学科会诊来综合判断是否追加ESD。
2.既往有凝血功能异常病史:对于既往有凝血功能异常病史的患者,行ESD手术可能面临较高的出血风险。在决定是否追加ESD前,需要先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纠正等处理,评估纠正后手术的出血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再考虑是否进行ESD。
总之,切除肠息肉提示局灶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是否追加ESD需要由临床医生结合患者具体的病变情况、全身状况、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后做出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