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有全身、消化道、黄疸相关、肝区等症状,儿童患者全身症状不典型、易误诊,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女性和男性患者症状无本质差异但男性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加重症状,需与普通感冒、胃肠道疾病鉴别,可通过检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区分。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这是急性乙肝较为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感染后,人体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身体的能量产生和利用出现障碍。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急性乙肝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症状,这种乏力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使患者即使经过充分休息后仍难以恢复体力。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低热,一般体温在37.5℃-38.5℃左右,这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免疫系统在对抗乙肝病毒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引起发热。不过,也有一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
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是急性乙肝常见的消化道表现。患者对食物的兴趣降低,食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肝脏是参与消化液分泌等重要消化功能的器官,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了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得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据统计,约80%以上的急性乙肝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表现。
恶心、呕吐也较为常见。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胃肠道的消化环境发生改变,加上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容易出现恶心感,严重时可导致呕吐。例如,部分患者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恶心、呕吐的症状可能会加重。
腹胀也是常见症状之一。肝脏病变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内气体积聚,从而引起腹胀感。
黄疸相关症状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因为肝细胞受损后,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巩膜上引起黄染。患者的尿液颜色也会加深,可呈浓茶色,这是因为胆红素经过肾脏排泄时,使尿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一般来说,黄疸的出现提示肝细胞有较明显的损伤。
肝区症状
多数患者会感到肝区不适或隐痛,肝区一般位于右上腹,也就是肝脏所在的部位。这是由于肝脏发炎肿大,使肝包膜受到牵拉所致。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胀痛,有的患者则可能感觉较为明显的隐痛,但一般疼痛不会过于剧烈,多可忍受。
不同人群急性乙肝症状的特点
儿童患者
儿童感染急性乙肝时,全身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部分儿童可能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呕吐、腹泻等,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而且儿童的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强,黄疸出现的时间可能较晚或者黄疸程度相对较轻,但一旦出现黄疸,可能进展较快。另外,儿童的免疫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在感染乙肝病毒后,免疫清除病毒的过程可能相对较活跃,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老年患者
老年急性乙肝患者的症状往往更为不典型。全身症状可能表现得更为隐匿,乏力等症状可能被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而被忽视。消化道症状也可能不明显,容易漏诊。同时,老年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较差,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发生重型肝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老年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肝功能急剧恶化的情况比年轻患者更为常见。
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急性乙肝发病时的症状与男性患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但需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如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免疫状态和代谢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这可能会对乙肝病情的表现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在月经前期,女性的免疫功能可能相对较低,可能会使乙肝相关症状略有加重,但这种影响一般是相对较小的。
男性患者
男性患者的急性乙肝症状表现与女性患者类似,但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男性患者有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加重肝脏的损伤,使乙肝症状更为明显。例如,本身患有急性乙肝的男性患者如果继续饮酒,会进一步损害肝细胞,导致肝功能恶化,使乏力、消化道症状等加重。
急性乙肝症状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与普通感冒的鉴别
普通感冒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咳嗽、流涕、鼻塞等,一般不会有肝区不适、黄疸等表现。而急性乙肝虽然可能有低热,但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肝区症状以及黄疸等与肝脏相关的表现。通过检查肝功能可以明确是否有肝脏损伤,从而区分普通感冒和急性乙肝。例如,普通感冒患者的肝功能一般是正常的,而急性乙肝患者的肝功能会出现转氨酶升高等异常改变。
与胃肠道疾病的鉴别
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肠炎等主要表现为特定消化道部位的症状,如胃炎主要是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肠炎主要是腹痛、腹泻等,一般不会有肝区症状和黄疸表现。而急性乙肝除了消化道症状外,还有肝区不适以及可能出现的黄疸等症状。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等情况,肝功能检查可以明确肝脏功能状态,从而将急性乙肝与胃肠道疾病区分开来。例如,胃肠道疾病患者的肝脏超声一般无明显异常,肝功能也多正常,而急性乙肝患者的肝脏超声可能会显示肝脏肿大等改变,肝功能有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