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可由微生物感染、化学毒物或药品等引起,感染因素有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病毒(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非感染因素有饮食、药物等;症状有共同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靠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内镜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调整)、对症治疗(止泻、止吐)、抗感染治疗(细菌感染用合适抗生素,病毒感染多支持对症),“胃肠炎”和“肠胃炎”是同一类疾病,不同人群有差异,医生综合诊治。
一、概念及定义
胃肠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通常由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的炎症,其病因包括细菌、病毒感染,食物过敏,药物刺激等,其实“胃肠炎”和“肠胃炎”所指的是同一类疾病,在实际表述中常被通用,但从医学专业细分角度,胃肠炎更侧重强调胃和肠道的炎症情况,肠胃炎同理。
二、病因方面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沙门菌等。例如食用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会侵袭胃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感染,儿童因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易受影响,比如在集体食堂用餐时若食物保存不当等情况易导致儿童感染。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多见于婴幼儿,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场所易造成暴发流行;诺如病毒也是常见的引起胃肠炎/肠胃炎的病毒,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冬季高发,生活方式上若个人卫生习惯不佳易增加感染风险。
非感染因素:
饮食因素:食用过于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暴饮暴食,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引发炎症。比如长期喜欢吃火锅、烧烤等辛辣油腻食物的人群,患胃肠炎/肠胃炎的几率相对较高;对于儿童,若家长过度喂养高糖、高脂零食,也易影响胃肠道功能引发炎症。
药物因素: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长期或不当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服用此类药物时需注意,老年人本身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服用后更易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儿童一般应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药物,除非在医生严格指导下。
三、症状表现
共同症状:都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腹痛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不同程度的疼痛;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恶心、呕吐则会导致患者进食减少,身体营养摄入不足。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患胃肠炎/肠胃炎时,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腹泻、呕吐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表现出精神萎靡、尿量减少、前囟凹陷等症状,需要格外关注及时补液治疗;而且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腹痛等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来判断病情。
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患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腹泻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更易出现全身乏力、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情况,因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对体内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下降。
四、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腹部触诊,了解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等情况,初步判断胃肠道炎症的部位和程度。对于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通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情况,若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多提示有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血常规可能无明显特异性改变。
粪便常规:观察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有助于明确腹泻的原因,比如粪便中有大量白细胞提示肠道有细菌感染性炎症。
内镜检查:必要时会进行胃镜或肠镜检查,直接观察胃黏膜和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对于诊断胃肠炎/肠胃炎的病因和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儿童进行内镜检查需在合适的麻醉等准备下进行,以保证检查的顺利和安全。
五、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休息:患病期间需要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不同人群休息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也应适当减少活动量。
饮食调整:急性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但仍要注意饮食规律和卫生。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病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供应的同时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对症治疗:
止泻:若腹泻严重,可使用止泻药物缓解症状,但需谨慎使用,尤其是儿童,应避免使用强效止泻药导致毒素吸收等情况。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止泻方法,如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止吐:对于恶心、呕吐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吐药物,同样要考虑不同人群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儿童止吐治疗需更谨慎。
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对于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相应敏感抗生素,但要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和禁忌,老年人使用抗生素时需关注肝肾功能等情况,儿童使用抗生素更要严格掌握指征和选择合适的药物。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一般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进行支持对症治疗,依靠机体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
总之,“胃肠炎”和“肠胃炎”本质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述,在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同时不同人群在这些方面又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