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有多种类型及特点,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因类型而异,溃疡性结肠炎一般治疗、药物和手术治疗,缺血性结肠炎一般、药物和手术治疗,伪膜性结肠炎停用抗生素、药物和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
一、结肠炎的定义
结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可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因素感染,也可由变态反应及理化因子引起。根据病因不同,结肠炎有不同的类型,比如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等。
二、常见类型及特点
(一)溃疡性结肠炎
1.病因: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免疫因素方面,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失衡,导致肠道炎症持续存在;遗传因素上,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环境因素可能包括饮食、吸烟等,比如长期高动物脂肪、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2-4次,重者可多达10余次。腹痛多为轻至中度痉挛性疼痛,常位于左下腹或下腹,有疼痛-便意-缓解的规律。
3.人群影响: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20-40岁人群,女性和男性发病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可能更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有溃疡性结肠炎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需密切关注肠道健康。
(二)缺血性结肠炎
1.病因:多因肠系膜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容易导致血管病变,影响结肠血供。
2.临床表现:突发左下腹痛,继而腹泻,排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病情轻重不一,轻度患者可能仅有短暂的肠道缺血,症状较轻;重度患者可能出现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3.人群影响: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因为心血管疾病易影响血管状况,进而影响结肠血供。
(三)伪膜性结肠炎
1.病因:主要是由抗生素使用引起,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结肠黏膜炎症、坏死,形成伪膜。
2.临床表现:多在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糊状,严重者可排出斑块状伪膜。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3.人群影响: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长期住院、频繁使用多种抗生素的老年人属于高危人群,因为这类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的风险更高。
三、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频率、严重程度,有无诱因,如感染史、用药史等。例如,对于怀疑感染性结肠炎的患者,要询问近期是否有不洁饮食史;对于怀疑药物相关结肠炎的患者,要询问抗生素使用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腹部,观察有无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有左下腹压痛;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可能有腹部不同程度的压痛;伪膜性结肠炎患者若出现腹膜炎体征,提示病情较重。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蛋白降低等;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常规可能无特异性改变,但如果出现感染等情况也会有相应变化;伪膜性结肠炎患者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增多等炎症表现。
2.粪便检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可见黏液脓血,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等;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粪便隐血试验多呈阳性;伪膜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可找到伪膜。
(四)影像学检查
1.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炎的重要方法。溃疡性结肠炎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缺血性结肠炎在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坏死等,病变多累及左半结肠;伪膜性结肠炎可见结肠黏膜表面有黄白色伪膜。
2.X线钡剂灌肠检查:溃疡性结肠炎可见结肠袋消失、肠管缩短变硬呈铅管状等;缺血性结肠炎可见结肠黏膜皱襞粗乱、结肠袋消失等;伪膜性结肠炎X线表现相对不典型,可作为辅助诊断。
四、治疗原则(仅提及相关疾病,不涉及具体用药指导)
(一)溃疡性结肠炎
1.一般治疗:活动期患者需休息,给予易消化、少渣饮食。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可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因为精神因素可能影响病情。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例如,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可选用5-氨基水杨酸制剂;重度患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肠穿孔、癌变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二)缺血性结肠炎
1.一般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
2.药物治疗:使用血管扩张剂等改善肠道血供,同时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3.手术治疗:如果发生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需进行手术治疗。
(三)伪膜性结肠炎
1.一般治疗:立即停用相关抗生素,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停用抗生素后部分可自行缓解。
2.药物治疗:使用万古霉素、甲硝唑等抗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药物进行治疗。
3.肠道微生态制剂:可使用双歧杆菌等肠道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