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来源:民福康

保持良好健康防护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戴口罩;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清洁消毒、多开窗通风;减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大规模聚集、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增强体质免疫力,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及时关注健康状况,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疑似症状及时隔离就医、配合疫情防控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用肥皂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洗手时要注意清洗手掌、手背、指缝、指尖等部位,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研究表明,正确洗手可有效减少手部携带的病毒数量,降低通过手接触传播病毒的风险。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并监督其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确保洗手时间和方法正确,因为儿童在日常活动中更容易通过手接触口鼻而感染病毒,且其卫生习惯需要家长引导培养。

2.正确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或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KN95等防护口罩。佩戴口罩可有效阻挡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选择合适尺寸和类型的口罩很重要。例如,儿童应选择适合其面部尺寸的儿童专用口罩,确保口罩贴合面部,发挥防护作用。

二、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1.环境清洁:定期对居住环境、工作场所等进行清洁,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等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不同材质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对于家庭环境,可每周对家具、地面等进行1-2次全面清洁消毒;对于办公场所,可增加清洁消毒频率。

2.通风换气:每天尽量多次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一般来说,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的浓度,减少感染风险。无论是家庭居住环境还是办公环境,都应保证足够的通风时间和频率,尤其在人员密集且通风较差的室内空间,通风换气尤为重要。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等抵抗力相对较弱的人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能更好地维护其呼吸道健康,降低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三、减少聚集和保持社交距离

1.避免聚集性活动:尽量减少参加大规模的聚集性活动,如不必要的聚会、聚餐等。因为在聚集性活动中,人员密集,病毒传播风险大大增加。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复杂、拥挤的场所。例如,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衰退,免疫力较低,更易受病毒感染,应尽量减少外出聚集;儿童活泼好动,在人群密集处感染风险高,也应避免过多参加聚集性活动。

2.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交往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公共交通工具、超市等场所,应自觉与他人保持距离,减少近距离接触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这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适用,不同年龄的人在保持社交距离时,都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环境要求,自觉遵守社交距离规范,以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概率。

四、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1.合理饮食: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适量摄入肉类、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需求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以支持身体发育和免疫力提升;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易消化和营养均衡,避免过多摄入高盐、高脂食物。

2.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例如,年轻人可以选择较为激烈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打篮球等;老年人则适合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对身体造成损伤。儿童可以在家长陪同下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踢毽子、跳绳等,既可以增强体质,又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一般儿童每天需要10-14小时,青少年每天需要8-10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升。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应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力水平。例如,老年人由于睡眠质量可能相对较差,更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来维护身体的健康状态;儿童的生长发育与睡眠密切相关,充足的睡眠对其身体和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五、及时关注健康状况

1.自我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就医。就医时应如实告知医生近期的活动轨迹和接触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对于不同人群,自我健康监测的重点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因为这类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能病情进展相对较快,需要更加警惕;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家长应更加留意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发热、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等情况。

2.配合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当地的疫情防控措施,如配合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码查验等。在疫情防控期间,遵守相关的防控规定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这不仅有助于自身的健康安全,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疫情防控工作。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疫情防控要求,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应积极配合当地的疫情防控措施,按照要求进行相关操作,共同为防控疫情传播贡献力量。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少数病情危重。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会到多少度?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一般来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发热正常是以低热为主,这个发热大约在37.3~38摄氏度之间。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免疫抵抗力不同,有些病人可能会表现出持续高热不退的症状,我们这时要给予病人退烧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有什么症状?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冠感染的典型表现就是发热、干咳,并且伴随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部分病人会表现出流鼻涕、鼻塞、腹泻、打喷嚏等情况。病人情况不同,临床症状有个体差异性。有些病人甚至表现出呼吸困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和普通发烧区别?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和普通肺炎发热没有办法区分,前者有可能发热持续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多是干咳或咳少量的白粘痰,后者有可能会表现出咳较多的脓性痰。建议患者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以协助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几天发病?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后,其发病的时间多和潜伏期有一定的关系。正常潜伏期在1~14天,病人多在3~7天可以陆续发病。对于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人,即便无临床表现,也要进行隔离观察。因为在潜伏期之内,这些人群具有传染性,必要时早期予以隔离的观察和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体温是多少?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使患者表现出发烧、干咳和乏力等表现,其中有一部分患者的体温是正常的,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中度热,温度多在38度左右,也有的患者体温高达39℃,因此在判断患者有没有表现出新型冠状病毒时,要看患者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去过疫区或者有没有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同时需要及时进行核酸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潜伏期吗?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基于现阶段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以一周以后表现出呼吸困难或者低氧血症。轻型病人有的可以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没有肺炎表现。多数病人正常情况下愈后良好,手术病人病情危重,一般老年人或者有慢性基础性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t表现?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在做ct时,早期会呈现多发小斑片的阴影及间质改变,正常以肺部外带比较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会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阴影,浸润阴影,严重的冠状病毒病人可表现出肺实变,胸腔里面积液变少等表现。但是部分没有完全确诊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人,除了肺部ct表现以外,还需要根据病原学证据来进行
咳嗽流鼻涕打喷嚏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咳嗽、流鼻涕、打喷嚏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是感冒的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较为多见的症状是发热、乏力和干咳。没有明确原因之前,最好不要盲目使用药物。如果咳嗽的症状比较严重,可咨询医生之后使用止咳的药物治疗。配合医生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身体的保暖工作,可适量的喝些温热的白开水,帮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自测?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自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往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一,流行病学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流行病学史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往往会有相关的接触史,或者是去过疫情高发地区。二,发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多数会有发热的症状,发热是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常用的指标。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普通肺炎的区别?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普通肺炎的区别主要是以下几点:1、从症状来说,普通肺炎病人比较多见的是高热、咳嗽、咳痰,可能有胸痛等表现。相比较而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发热(多为低热)、干咳、乏力为主要症状,少有咳痰、胸痛等表现,更多见逐渐表现出胸闷、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2、很重要的鉴别点是患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不会反复发热
曾艳丽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新冠肺炎是病毒性感染,病人在病情控制前,可能会持续发烧,而且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定,因人而异。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随着病情控制,患者体温会逐渐成下降或者很快体温就控制住。发热时间比较长的患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因为新冠肺炎虽然是单纯病毒感染,但是感染后,容易引起机体免疫力改变,机体免疫力降低后,会合并细菌感染。有些患者本身有其他的基础病
怎样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防控新型病毒感染的措施有: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严格强制性隔离观察治疗。二、普通人员要少到公共场所去、少聚集、注意勤洗手、戴口罩、分餐制,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捂住口鼻。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三、积极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持续低烧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廖彬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持续低热是否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要完善相应检查才能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部分轻症的患者或危重症的患者可以有低热的现象。如果患者有流行病学史,此时要完善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检查予以排查。引起持续的低热病因有很多,例如肺结核、某些细菌的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等,此时亦需要根据情况予以相应的鉴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喉咙会痒吗?
廖彬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出现咳嗽和喉咙痒的症状。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主要和常见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咽喉部的瘙痒不适。在疫情期间,对于有咳嗽、喉咙痒的患者要询问有无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对于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需要早期完善胸部CT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予以排查。当然咳嗽喉咙痒还可以见于其它的疾病,特别是感冒后咳嗽、咽喉炎、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