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胃肠炎无本质区别,是胃黏膜和肠黏膜炎症性疾病,病因有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饮食不当、药物刺激、过敏等;症状有共同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病原学检查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休息)、对症治疗(止泻、止吐、补液)、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对症支持,细菌感染用敏感抗生素,不同人群治疗有差异),需综合各方面因素个体化诊疗。
一、病因方面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诺如病毒感染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等传播,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引发暴发流行;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常导致秋季腹泻。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若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如变质的肉类、蛋类等,容易引发细菌感染性肠胃炎/胃肠炎。
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感染,多与不卫生的饮食和生活环境有关,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个人卫生习惯不佳者中易发生。
非感染因素:
饮食不当: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影响有所不同,儿童若过多食用冷饮、油炸食品等,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炎症;成年人长期暴饮暴食、食用辛辣油腻食物等也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肠胃炎/胃肠炎。
药物刺激:某些年龄段人群需特别注意,如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较弱,若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可能损伤胃黏膜,导致药物性肠胃炎/胃肠炎;儿童使用某些药物也需谨慎,避免不合理用药对胃肠造成刺激。
过敏因素:部分人群可能对特定食物过敏,如对海鲜、牛奶等过敏,食用后可引起胃肠道的过敏反应,出现肠胃炎/胃肠炎的相关症状。
二、症状表现方面
共同症状:都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腹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腹泻次数可多可少,轻者每日数次,重者可达十余次,大便性状多样,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恶心、呕吐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存在,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胃肠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患肠胃炎/胃肠炎时可能更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还可能伴有发热,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关注。例如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除了腹泻、呕吐外,发热较为常见,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严重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患肠胃炎/胃肠炎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腹痛、腹泻症状可能较轻,但更易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精神萎靡等,且由于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病情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需要综合考虑进行治疗。
三、诊断方面
病史采集:会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包括起病诱因、症状出现的时间、症状的具体表现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了解的重点有所不同,如询问儿童发病前的饮食情况、接触史等;询问老年人的基础疾病、近期用药情况等。
体格检查:一般会进行腹部查体,查看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查体时的配合度和医生的判断需相应调整,儿童可能较为抗拒查体,需要医生更耐心地操作;老年人查体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不适。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通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类型,儿童和老年人的血常规表现可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儿童感染时白细胞变化可能不如成年人典型;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降低,感染时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明显。
粪便常规:观察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对于判断肠胃炎/胃肠炎的病因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人群粪便常规的正常参考范围略有差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病原学检查:如怀疑病毒感染,可进行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怀疑细菌感染,可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等,以明确具体的病原体,指导治疗。
四、治疗方面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无论哪个年龄段,都需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儿童可给予米汤、稀粥等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可选择软食、半流食等,如面条、鸡蛋羹等,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预防脱水,儿童和老年人脱水风险较高,更要注重水分补充。
休息:患病期间都需要充分休息,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老年人也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修复。
对症治疗:
止泻治疗:对于腹泻明显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止泻药物,但儿童应谨慎使用止泻药,优先考虑通过调整饮食和补充水分等非药物方式缓解腹泻;老年人使用止泻药时也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引起便秘等问题。
止吐治疗:若恶心、呕吐严重,可使用止吐药物,儿童止吐治疗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对儿童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使用止吐药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
补液治疗:出现脱水症状时,需要进行补液,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儿童和老年人补液时要注意补液的速度和量,防止出现心肺功能负担加重等情况。
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依靠机体自身免疫清除病毒,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儿童和老年人病毒感染时,更要加强对症支持,如儿童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是对症处理脱水等情况;老年人病毒感染时要注意观察基础疾病的变化。
细菌感染:根据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抗生素时要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肠胃炎和胃肠炎本质相同,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因生理特点不同,在病因、症状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会有相应差异,临床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