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发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该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接触或虫媒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从事农业、野外作业者风险更高。
其典型病程分为五期,发热期以高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颜面、颈部、上胸部潮红)为特征;低血压休克期可出现血压骤降、四肢厥冷;少尿期因肾脏受损导致尿量锐减,易引发高钾血症和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量虽增,但电解质紊乱风险仍存;恢复期症状逐渐消退,肾功能逐步恢复。
我国是该病高发区,防控关键在于灭鼠防鼠、接种疫苗及个人防护。治疗以综合支持为主,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中晚期重点防治休克、肾衰竭和出血。及时就医可显著降低重症率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