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发病时间因感染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需要分别说明。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过程分为潜伏期和临床表现期。一期梅毒(硬下疳)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表现为生殖器、肛门或口腔等接触部位的无痛性溃疡,伴有淋巴结肿大,此时传染性极强。
若未治疗,硬下疳可自行消退,但梅毒螺旋体会进入血液,引发二期梅毒(感染后2个月至数年),表现为全身皮疹、扁平湿疣、发热、乏力等症状,此阶段仍具传染性。
三期梅毒(晚期)可能发生在感染后数年至数十年,累及心脏、神经系统、骨骼等,导致严重并发症,但此时传染性降低。
需注意,部分人感染后无症状(隐性梅毒),但血液检测仍可确诊。若存在高危性行为,建议在高危接触后4-6周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如TPPA、RPR),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如青霉素注射)可有效控制病情,避免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