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和糜烂性胃炎的区别在于定义、病理表现、症状表现等方面。

1.定义
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超过黏膜肌层的局限性组织缺损,属于较深的胃黏膜病变,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相关。
糜烂性胃炎则是胃黏膜出现浅表缺损,未累及黏膜肌层,多由应激、酒精刺激、药物损伤等引起,病变程度较胃溃疡轻。
2.病理表现
胃溃疡在病理检查中可见黏膜缺损穿透黏膜肌层,甚至可达黏膜下层或肌层,溃疡底部常伴有肉芽组织增生、纤维组织修复,周围黏膜可有充血、水肿及肠上皮化生。
糜烂性胃炎的病理特征为黏膜表面出现多发或单发的浅表糜烂,缺损仅局限于黏膜层,无明显肉芽组织形成,周围黏膜炎症反应相对较轻,修复速度较快。
3.症状表现
胃溃疡患者多有周期性上腹痛,疼痛与进食相关,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疼痛明显,持续数小时后缓解,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呕血、黑便。
糜烂性胃炎患者症状多不典型,部分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烧灼感,疼痛无明显规律性,也可出现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因黏膜糜烂出血出现黑便,出血量通常较胃溃疡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