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的典型症状包括便血、直肠疼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便等。

1.便血
便血是直肠炎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轻者血液附于粪便表面,重者则会出现鲜血下流,甚至可能导致休克。便血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直肠黏膜存在破损、炎症侵袭到血管等情况。长期少量便血可能导致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而大量便血则会危及生命健康。
2.直肠疼痛
急性直肠炎患者常出现直肠部疼痛,这种疼痛可为刺痛、胀痛或钝痛,程度轻重不一。疼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炎症刺激直肠神经末梢。患者在排便、久坐或受到外界压力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3.腹泻
腹泻也是直肠炎的常见表现。患者的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或带有黏液。这是因为直肠炎症影响了肠道的正常吸收和蠕动功能,导致肠道水分吸收减少,粪便变稀。长期腹泻会导致身体脱水、电解质紊乱,影响身体健康。
4.里急后重
患者有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少,且排便后仍有未排尽的感觉。这是由于直肠黏膜炎症刺激直肠感受器,使其不断发出排便信号,但肠道内并无足够的粪便排出。里急后重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5.黏液便
直肠炎患者的粪便中常伴有黏液,这是由于炎症刺激使直肠黏膜分泌过多的黏液。黏液的性质和量可因病情的轻重而异,轻者可能仅在粪便表面有少量黏液,重者则可能出现大量黏液便,甚至黏液中带有脓血。
如果患者既往有其他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患直肠炎时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和严重。这些患者的肠道黏膜本身就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直肠炎可能会诱发原发病的复发或加重。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