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后真菌感染因湿疹致皮肤屏障受损使真菌易侵入,临床表现为湿疹原有皮损部位出现红斑基础上的丘疹水疱等伴瘙痒,通过皮肤刮屑真菌镜检或培养确诊,治疗包括非药物的清洁干燥及药物用温和抗真菌制剂,预防需加强湿疹护理、保持皮肤干爽、避免滥用激素,特殊人群婴儿要轻柔护理及时就医保障皮肤健康降真菌感染风险。
一、定义与诱因
婴儿湿疹后真菌感染是指婴儿因湿疹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使得真菌(如念珠菌等)易于侵入引发的感染。其诱因主要为婴儿湿疹引发皮肤炎症,破坏皮肤正常屏障,为真菌定植创造条件,且婴儿皮肤娇嫩、免疫功能相对不完善,易受真菌侵袭。
二、临床表现
在婴儿湿疹原有皮损部位出现变化,可见红斑基础上的丘疹、水疱,边界清晰,周围可能有卫星状小丘疹,皮肤伴有瘙痒感,部分婴儿因搔抓可致症状加重,影响睡眠等。
三、诊断方法
通过皮肤刮屑进行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必要时进行真菌培养以明确真菌种类,从而确诊婴儿湿疹后真菌感染。
四、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保持湿疹及感染部位皮肤清洁干燥,用温水轻柔清洗,清洗后及时吸干水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
2.药物治疗:若需使用抗真菌药物,选择适合婴儿的温和抗真菌制剂,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
五、预防措施
1.加强婴儿湿疹护理,合理使用保湿剂等维护皮肤屏障功能,避免湿疹加重。
2.注意婴儿皮肤清洁,保持干爽,尤其是皮肤褶皱部位,及时清理汗液等。
3.避免滥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湿疹,防止因激素使用不当致皮肤屏障进一步破坏,增加真菌感染风险。
六、特殊人群(婴儿)注意事项
婴儿皮肤薄嫩,护理时动作需轻柔,选择温和护理产品,密切观察湿疹及皮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保障婴儿皮肤健康,降低真菌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