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斑贴试验综合判断,包括详细采集接触史、观察症状体征及好发部位,通过斑贴试验明确致敏原,以此准确诊断来采取相应措施。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接触史,包括接触的物质种类、接触时间、接触方式等。不同年龄段人群接触的物质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多接触玩具、尿布等,成人可能接触工作中的化学物质、化妆品等。例如儿童可能因接触新换的尿布材质而发病,成人可能因接触新使用的染发剂而患病。同时要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类似过敏情况,以及发病后的症状表现及变化过程。
临床表现观察
症状与体征:接触性皮炎的典型表现为接触部位发生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大疱,甚至坏死溃疡。急性期患者局部有瘙痒、灼热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可能有苔藓样变等表现。不同接触物质引起的皮疹形态可能有一定差异,如接触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皮疹可能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坏死性损害。
好发部位:皮疹通常发生在接触部位,其分布与接触物的接触范围一致,多为局限性。但如果接触物是气体、粉尘等,可能泛发全身。比如接触面部化妆品,皮疹主要集中在面部;接触空气中的花粉,可能全身多处出现皮疹。
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方法。将可疑致敏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贴剂等,贴敷于患者背部或前臂屈侧健康皮肤,经一定时间后观察局部反应。若局部出现红斑、丘疹等阳性反应,则提示患者对该物质过敏。斑贴试验对于明确致敏原非常关键,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应用,但要注意儿童皮肤较娇嫩,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选择合适的试验部位和试验物质浓度等。例如对于怀疑对金属过敏的患者,可进行金属相关物质的斑贴试验来明确。
通过以上病史、临床表现和斑贴试验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来准确诊断接触性皮炎,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