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可以治疗,治疗方法根据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综合制定,包括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和孕激素、GnRH-a)、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聚焦超声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选择不同,生活方式调整是辅助,有病史者需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例如布洛芬等,能缓解疼痛症状,但仅为对症处理。
避孕药和孕激素:通过抑制排卵,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从而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如体重增加、不规则阴道出血等。
GnRH-a: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可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缓解痛经和改善月经过多的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导致骨质丢失等不良反应,一般建议使用不超过6个月。
手术治疗: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或年轻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子宫内的腺肌病病灶,但存在复发的可能。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是根治的方法,但会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且术后可能对心理等产生一定影响。
聚焦超声治疗:利用超声波的能量聚焦于子宫腺肌症病灶处,使病灶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创伤小,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选择有所不同。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倾向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接近绝经期的患者可考虑相对保守但能缓解症状的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则可能选择子宫切除术。有生育史的女性和未生育的女性在治疗时需充分权衡治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生活方式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但对于子宫腺肌症本身的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主要是辅助,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治疗。有子宫腺肌症病史的患者在后续治疗中需根据自身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