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用热水泡没用反而可能加重损伤,因冻疮时皮肤血管受冷已改变,热水泡会致血管异常扩张、通透性增加等使症状加剧,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受影响更甚,正确处理应是保暖基础上轻柔按摩,破溃要清洁,严重需就医,不能自行用热水泡。
从皮肤生理角度分析
冻疮发生时,皮肤的血管已经受到寒冷刺激发生了收缩等改变。此时如果用热水泡,会使原本已经收缩的血管突然扩张。但是这种扩张是不规律且过度的,会破坏血管的正常调节机制。而且,热水的刺激会使局部组织代谢加快,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但此时血管的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可能无法满足这种突然增加的代谢需求,还可能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水肿加重等情况,进而使冻疮的症状更加严重,如肿胀、疼痛等可能会加剧。
不同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的皮肤比较娇嫩,对温度的感知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用热水泡冻疮更容易造成血管的过度反应,导致局部损伤加重。而且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更严重的伤害。所以对于儿童冻疮患者,绝对不可以用热水泡,要采取更温和、科学的保暖和护理措施来促进冻疮恢复。
老年人:老年人的血液循环本身相对较差,血管的弹性也不如年轻人。用热水泡冻疮对他们血管的不良影响更为明显,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问题,不利于冻疮的康复,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比如本身有糖尿病的患者,其血管神经病变的基础上再受到热水泡冻疮的刺激,会进一步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重皮肤的缺血缺氧情况,延缓冻疮的愈合,还可能增加感染等风险。
正确的冻疮处理方法应该是在保暖的基础上,轻轻按摩受冻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力度适中。如果冻疮已经破溃,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等。如果冻疮情况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而不是自行用热水泡等不恰当的处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