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治疗需明确并规避已知过敏原,依病情选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药膏等外用药物,抗组胺药为常用系统治疗药,窄谱中波紫外线可物理治疗,儿童患者需避免搔抓等并谨慎用药,孕妇治疗要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老年患者注重保湿及谨慎选外用药物。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明确并规避已知过敏原是过敏性皮炎治疗的基础。通过详细记录生活史、进行过敏原检测(如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精准识别过敏原。不同年龄人群接触的常见过敏原有差异,儿童易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蛋白及尘螨敏感,成人可能对化学物质、植物花粉等过敏,需针对性规避相关物质。
二、外用药物治疗
依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外用药物。轻中度皮损可选用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作用,但儿童皮肤薄嫩,应选用低强度激素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无渗出的急性期皮损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安抚止痒;亚急性期可选用氧化锌糊剂等。
三、系统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为常用系统治疗药物,如氯雷他定等,通过拮抗组胺受体缓解瘙痒等过敏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不同,儿童需选用适合儿童剂型的抗组胺药,孕妇使用抗组胺药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严重过敏性皮炎可能需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疗程。
四、物理治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等发挥作用。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年龄、皮肤类型等调整剂量,儿童进行紫外线治疗时需特别防护非治疗部位皮肤,避免过度照射致皮肤损伤。
五、特殊人群护理
儿童患者: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选择温和护肤品,外用药物使用需更谨慎,遵循儿童用药安全原则。
孕妇患者:治疗时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老年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治疗时注重保湿和避免刺激,外用药物选择需更谨慎,防范药物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