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光,一般治疗密切监测意识等生命体征,对症治疗头痛优先非药物干预严重选对症药,失眠用非药物调整需用药选影响小的,特殊人群儿童需频观察避影响中枢药,孕妇权衡安全慎选影像,老年密切监测基础病管理,康复期症状缓解后循序渐进增活动量定期随访待完全康复再正常生活工作。
一、急性期处理
脑震荡急性期需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光,一般建议休息1~2周,此期间应避免脑力及体力活动,以促进脑部损伤修复,减少外界刺激干扰脑部恢复进程。
二、一般治疗
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每1~2小时观察1次意识情况,若出现头痛进行性加重、呕吐、意识障碍程度加深等异常表现,需立即复查头颅CT,排查迟发性颅内血肿等并发症。
三、对症治疗
1.头痛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以减轻头痛,若头痛明显可谨慎选用对症止痛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禁忌,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药物。
2.失眠处理:通过改善睡眠环境等非药物方式调整睡眠,若需用药应选择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随意使用可能干扰机体恢复的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需更频繁观察意识、精神状态等变化,避免过早进行剧烈活动,对症处理时严格避免使用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药物,以支持性对症治疗为主。
2.孕妇:治疗需权衡母体与胎儿安全,优先采用非侵入性观察及对症处理,谨慎选择影像学检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风险对胎儿造成影响。
3.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较弱,需密切监测是否存在慢性颅内压变化等情况,处理时注重基础疾病管理,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五、康复期管理
脑震荡症状缓解后,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先从轻度活动开始,逐渐恢复日常活动,但需避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或脑力劳动,定期随访评估恢复状况,待完全康复后再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