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毛囊炎是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性皮肤病,由马拉色菌过度增殖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致病因,好发中青年男性,有对称毛囊性半球状红丘疹等表现,靠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诊断,用抗真菌治疗,要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有相关注意事项。
病因
马拉色菌过度增殖:当皮肤的油脂分泌旺盛,比如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脂腺分泌增多,为马拉色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其大量繁殖。另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会破坏皮肤正常的菌群平衡,也容易促使马拉色菌过度增殖。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受到外伤、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环境等情况,会使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马拉色菌更容易侵入毛囊并引发炎症。
临床表现
好发人群: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在生活方式方面,喜欢吃辛辣、油腻食物,出汗多且不注意皮肤清洁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皮肤表现:皮损多为对称分布的毛囊性半球状红色丘疹,直径2-4mm,有光泽,周围有红晕,部分丘疹顶端有小脓疱。好发于胸背部、颈部,也可累及面部、上臂等部位。患者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在运动后或受热时瘙痒可能会加重。
诊断
临床表现观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皮肤症状,如上述的皮损特点、好发部位等进行初步判断。
真菌学检查:可以通过取皮损处的鳞屑或脓液进行镜检或培养,若发现马拉色菌即可确诊。例如,直接镜检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的马拉色菌孢子。
治疗
抗真菌治疗;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预防与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饮食上要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尽量减少长时间处于高温潮湿环境中。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清洁护理,避免滥用药物,若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女性患者在经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皮肤状态,更要注意皮肤的卫生和健康;有基础疾病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患者,要密切关注皮肤状况,定期检查,一旦出现类似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症状,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