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停搏不正常,其原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会致全身器官供血中断危及生命,发现后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并尽快呼叫急救人员,特殊人群如儿童、有基础疾病者急救有不同要点且需密切关注与正确应对。
心脏停搏的原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发生变化,例如心肌细胞可能会出现老化等情况,这会增加心脏停搏的风险。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等问题相对较多,更容易发生心脏停搏。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比如长期大量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害血管内皮,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过度饮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缺乏运动的人心脏功能相对较弱,也更容易出现心脏停搏相关问题。
病史因素: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影响心肌供血,增加心脏停搏的可能性;患有心肌病的人,心肌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也容易引发心脏停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在出生时就存在异常,心脏的正常节律和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成年后也有发生心脏停搏的风险。
心脏停搏的危害
心脏停搏会导致全身重要器官瞬间得不到血液供应,若不能及时恢复心跳,会在很短时间内(一般几分钟内)导致脑等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6分钟,就可能造成脑死亡。
心脏停搏的急救措施
一旦发现有人心脏停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操作,并尽快呼叫急救人员前来进一步救治,如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设备进行除颤等急救措施。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如果发生心脏停搏,由于儿童的心脏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也有所不同,且儿童发生心脏停搏的原因可能与先天性心脏异常等特殊情况相关,更需要专业且正确的急救处理,同时要尽快送医进行全面检查和后续治疗。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如本身就有严重心脏病史的患者,家属更要密切关注其心脏状况,了解相关急救知识,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