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治疗包括手术(非重要功能区低级别尽量完整切除,高级别保障神经功能下切除病灶且综合考量患者因素)、放疗(术后辅助降高级别复发风险,同步放化疗用替莫唑胺联合,儿童严格把控辐射影响)、化疗(有辅助等,替莫唑胺常用,儿童考虑药代动力学及毒副选影响小方案)、电场治疗(适用于新诊断和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关注依从性及皮肤耐受性)、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分子靶点,应用前基因检测筛选患者,留意不良反应)。
一、手术治疗
手术是脑胶质瘤的首要治疗措施,核心目标是最大程度安全切除肿瘤并明确病理诊断。对于位于非重要功能区的低级别脑胶质瘤,应尽量完整切除;而高级别脑胶质瘤需在保障患者神经功能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病灶以降低肿瘤负荷。手术实施需综合考量患者年龄、一般状况及肿瘤部位等因素,例如儿童患者手术需格外谨慎,需精准评估手术对其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放疗
包括术后辅助放疗及同步放化疗等。术后放疗可降低高级别脑胶质瘤(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的复发风险。同步放化疗多采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能提升患者生存获益。放疗时需评估患者放疗耐受情况、肿瘤残留范围等,儿童患者放疗需更严格把控,谨慎权衡辐射对其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
三、化疗
涵盖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等。替莫唑胺是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辅助化疗的常用药物,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儿童脑胶质瘤化疗需充分考虑儿童药代动力学特点及毒副作用,优先选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的方案。
四、电场治疗
通过特定频率交变电场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以抑制肿瘤生长,适用于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及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治疗时需关注患者依从性及皮肤耐受性,若患者皮肤存在破损或过敏等情况则不适合该治疗。
五、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特定分子靶点开展治疗,如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等靶点的药物。应用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筛选合适患者,不同患者分子靶点存在差异,治疗时要留意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基因状态,部分靶向药物可能对特定基因变异患者效果更佳,但可能引发皮疹、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