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属于闭合性颅脑损伤,由头部受外力致脑内神经递质等变化,有特定损伤机制,临床表现为短暂意识丧失等,相关检查头颅CT无阳性发现,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需密切观察,成年人要注意休息,老年人需格外重视防并发症。
损伤机制
通常是头部受到加速性、减速性或旋转性外力作用时,引起脑内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等一系列变化,导致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等表现,但在显微镜下等检查可能未发现明显的神经细胞结构破坏等严重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临床表现:受伤后患者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最长不超过半小时;同时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等表现;清醒后患者常出现逆行性遗忘,即对受伤当时和伤前近期的情况不能回忆,但对往事记忆清楚;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在数日内逐渐减轻消失,但也有部分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相关检查: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通常无阳性发现,这是与其他颅脑器质性损伤的重要鉴别点;脑电图检查可能有轻度异常,如慢波增多等,但也不是特异性的诊断依据。
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脑震荡后需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症状不典型或病情变化较快的情况。要注意观察儿童的意识状态、精神反应、呕吐情况等,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复查头颅CT等。例如,有的儿童脑震荡后可能看似精神尚可,但可能在数小时后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等情况。
成年人:成年人脑震荡后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进行剧烈活动和脑力劳动。一般来说,多数成年人经过休息等对症处理后可逐渐恢复,但也有少数成年人可能遗留长期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需要进一步进行康复等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脑震荡需要格外重视,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脑震荡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且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要密切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等,必要时住院观察,防止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