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肠道病毒中柯萨奇病毒(B组与心肌炎关系密切)、埃可病毒可致心肌炎,呼吸道病毒里流感病毒、腺病毒也能引发,儿童青少年因免疫系统未熟、老年人因免疫力降及有基础病等易患病,长期过度劳累等致免疫力低易引发,有基础心血管疾病者病情更重预后差。
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较常见的病原体,包括A组和B组病毒,其中B组病毒(如B1-B6型)与心肌炎的关系更为密切。肠道病毒经口感染后,首先在肠道黏膜细胞内增殖,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肌,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或者通过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间接导致心肌损伤。例如,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在心肌细胞内复制,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
埃可病毒:也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其感染人体后同样可累及心肌,引发心肌的炎症反应。
呼吸道病毒:
流感病毒: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等。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侵入心肌组织,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心肌炎症。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在流感流行季节较为常见,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侵入人体后,不仅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还可累及心肌。研究表明,流感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紊乱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流感病毒感染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导致心肌损伤。
腺病毒:某些血清型的腺病毒感染也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腺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接触传播,感染心肌后,引起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对病毒的易感性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发生病毒性心肌炎;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且常合并有基础疾病,感染病毒后发生病毒性心肌炎的风险也较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可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病毒感染的易感性,从而更容易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如原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时病情可能更为严重,且预后相对较差,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心肌的储备功能和修复能力,病毒感染后更易导致心肌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