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因高血压类型不同表现各异,良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有动脉痉挛、硬化及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等改变,恶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动脉痉挛更明显且有动静脉交叉压迫征,还有严重水肿、棉絮斑、广泛出血及视乳头水肿等,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压是关键,已患病者需定期眼科检查并控压以减少病变恶化风险。
一、良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动脉改变:早期主要是视网膜动脉痉挛,此时视网膜动脉管径变细,特别是小动脉,可能出现反光增强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动脉发生硬化,表现为动脉管壁反光增强,呈现铜丝样或银丝样改变,动脉管径不均匀,出现节段性狭窄等。
视网膜病变:可能出现视网膜水肿,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呈灰白色混浊;还可能出现视网膜出血,多为flame-shaped(火焰状)或dot-and-blot(斑点状)出血;硬性渗出,通常呈黄白色、边界清楚的斑点状或片状渗出,多见于后极部。
二、恶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动脉改变:恶性高血压时,视网膜动脉痉挛更明显,可出现明显的动脉管径狭窄,呈串珠样改变,同时伴有动静脉交叉压迫征,表现为静脉在通过硬化的动脉处受压,出现静脉隐匿、静脉斜坡等表现。
视网膜病变:会有严重的视网膜水肿,可累及整个后极部视网膜,呈现弥漫性灰白色水肿,甚至出现棉絮斑(软性渗出),这是由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缺血性梗塞所致;视网膜出血更为广泛和严重,可有大片状出血;还可能出现视乳头水肿,表现为视乳头边界模糊、隆起,生理凹陷消失等。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高血压的病程、血压控制情况等因素相关。对于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目标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压时要注意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要综合考虑药物对其他疾病的影响等。对于已经出现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监测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情况,同时积极控制血压,以减少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