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典型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短暂性意识障碍及记忆力减退等,儿童易现嗜睡烦躁等需密切观察,老年人症状隐匿恢复慢需加强监护,急性期要休息制动并密切观察异常,康复阶段逐步增活动量对症支持,儿童防过早高强度活动,老年人谨慎逐步恢复活动保安全。
一、脑震荡的症状
1.典型症状:
头痛:是脑震荡常见症状,多为胀痛或搏动性痛,可因活动、情绪激动等加重。
头晕:患者常感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晃动感,平衡感失调,影响日常活动。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反应,与颅脑受创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短暂性意识障碍:受伤后短时间内出现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30分钟,清醒后可能对受伤当时情况及短时间内记忆缺失(逆行性遗忘)。
其他:还可伴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耳鸣、失眠等表现。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除上述症状外,更易出现嗜睡、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情况,且因表达能力有限,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及行为变化,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
老年人:脑震荡后症状可能较隐匿,头痛、头晕等表现相对不典型,更易出现认知功能轻度下降,且恢复过程可能较慢,需加强监护,避免再次受伤导致更严重后果。
二、脑震荡的治疗
1.急性期处理:
休息制动:受伤后应立即卧床休息,一般建议休息1-2周,减少脑力和体力活动,避免光线、声音等刺激,让颅脑得到充分恢复时间。
密切观察: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若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抽搐等情况,应立即就医,警惕颅内其他严重病变可能。
2.康复阶段:
逐步恢复活动:在症状有所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及高危活动。从轻度活动开始,如散步等,再根据身体耐受情况逐步过渡到正常日常活动。
对症支持:若存在头痛、头晕等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采取缓解措施,但需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原则,如通过调整环境(安静、光线柔和)等方式改善症状,一般不急于使用强效药物。对于特殊人群,儿童应特别注意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活动,防止影响脑部正常恢复;老年人则需更谨慎地逐步恢复活动,密切监测身体反应,确保康复过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