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医学上称急性结膜炎,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且具强传染性,接触红眼病人用过物品或直接眼部接触可致健康人感染,不同人群被传染风险及注意事项不同,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持环境清洁,了解其传染机制、不同人群情况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被传染风险。
不同人群被传染的风险差异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且在生活中可能更易与红眼病人有密切接触,比如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所以家长要格外注意,避免儿童接触红眼病人的个人物品,教育儿童不要用手揉眼,保持手部卫生。如果儿童不幸被传染,要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由于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的眼部清洁等干预措施。
成年人:成年人如果本身身体健康,免疫力正常,被传染后相对儿童来说可能症状表现相对轻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在接触红眼病人后要密切观察自身眼部情况,一旦出现眼红、眼痛、分泌物增多等疑似症状要及时就诊。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被传染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且感染后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需要更积极地进行防控和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也可能减弱,被红眼病传染后恢复相对较慢,而且可能更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所以老年人要尽量避免接触红眼病人,保持生活环境的卫生,一旦接触后出现眼部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预防红眼病传染的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要用手随意揉眼。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如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电梯按钮等,要及时洗手。个人的毛巾、手帕等要专人专用,并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可以通过煮沸消毒等方式。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与红眼病人有近距离的眼部接触,不去人员密集且可能有红眼病传播风险的场所。如果必须接触,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佩戴防护眼镜等。
保持环境清洁: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定期对生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
总之,红眼病具有传染性,了解其传染机制以及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被传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