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的非药物干预需避免部位再受冷刺激做好保暖,未破溃者用38-40℃温水复温15-30分钟后轻按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儿童动作轻柔、老人避免摩擦,还可适度运动促进循环;药物治疗中改善循环药物儿童慎用、老人关注不良反应,破溃时用抗生素软膏需儿童遵儿科原则、老人注意代谢及相互作用并观察感染迹象。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保暖防护:冻疮发生后首要需避免冻疮部位再次受冷刺激,应及时为患者添加保暖衣物,确保冻疮部位处于温暖环境,尤其儿童皮肤薄嫩,更要注意全身及局部的保暖,选择宽松、柔软且保暖性好的衣物,避免过紧衣物压迫局部影响血液循环;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保暖时要兼顾舒适与保暖,可选择多层保暖但不紧绷的穿着方式。
2.科学复温:对于未破溃的冻疮,可采用适宜温度的温水复温,水温一般控制在38~40℃,将冻疮部位浸泡于温水中,复温时间不宜过长,通常15~30分钟即可,复温过程中儿童需有成人监护,防止烫伤,老年人感觉较迟钝,更需注意水温及复温时间把控;复温后可轻轻按摩冻疮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力度要适中,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3.局部护理:保持冻疮部位清洁干燥,若局部有汗液等需及时擦干。儿童皮肤娇嫩,护理时动作要轻柔;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更要注意避免局部摩擦,可选择柔软的棉质敷料覆盖保护。同时,可适当进行适度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儿童可选择如散步、简单室内游戏等温和运动,老年人则可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每周坚持一定频次,以改善整体血液循环状况降低冻疮复发风险。
二、药物治疗要点
1.改善循环药物:可使用烟酰胺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但儿童使用需谨慎,一般优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对于已明确有血液循环障碍且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的情况,可在医生评估下谨慎使用相关改善循环药物,老年人使用时需密切关注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2.抗感染药物:若冻疮部位出现破溃,为预防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但儿童使用抗生素软膏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时要注意药物代谢及可能的相互作用,用药过程中需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疼痛加剧等感染加重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