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疣由HPV感染致,因足部多汗等易发病,表现多样,治疗方法多;鸡眼因长期摩擦生,有特定表现,治疗要除病因;儿童和老年人患这两种病有不同注意事项。
鸡眼:主要是由于长期机械摩擦引起,如长时间行走、站立,鞋子不合适(过紧、过窄、过硬等)导致局部皮肤受到反复的挤压和摩擦,使皮肤角质层过度增生,形成圆锥形角质栓,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表面。常见于足跖前中部、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缘等易受摩擦部位。
临床表现方面
跖疣:外观多呈灰褐色或灰黄色,表面粗糙,界限清楚,周围绕以稍高起的角质环。削去表面角质层后,可见疏松的角质软芯,可见黑色小点(出血点),这是由于乳头层血管破裂出血所致。数目可单个或多个,有时疣体融合成片。一般无明显疼痛,但若受压时会有疼痛。
鸡眼:通常为边界清楚的淡黄色或深黄色圆锥形角质栓,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因角质栓尖端压迫真皮层内的末梢神经,站立或行走时会有剧烈疼痛。鸡眼一般为单个,豌豆大小。
治疗方面
跖疣:治疗方法较多,如局部药物治疗(可选用5%氟尿嘧啶软膏等,但需注意可能的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物理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冷冻治疗是利用低温使疣体坏死脱落,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激光治疗则是利用高能激光束破坏疣体组织。
鸡眼:首先应尽量去除病因,如选择合适的鞋子。药物治疗可外用鸡眼膏等,鸡眼膏主要成分是水杨酸苯酚,通过软化角质来去除鸡眼,但使用时要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也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但同样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若患跖疣或鸡眼,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在治疗时需格外谨慎。对于跖疣,物理治疗要选择合适的能量,避免过度损伤皮肤导致感染等问题;对于鸡眼,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纠正鞋子的方式,避免因鞋子不合适加重摩擦。例如,儿童活泼好动,足部易出汗,要保持足部干燥清洁,选择舒适透气的鞋子。
老年人:老年人足部皮肤多有退行性变化,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患跖疣时,治疗后恢复可能较慢,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创面清洁;患鸡眼时,由于感觉神经可能不太敏感,更要注意避免因长期摩擦导致更严重的皮肤损伤,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至关重要,以减少摩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