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在月经期或排卵期少量存在可自然吸收,多见于有正常月经和排卵的女性;病理性由炎症、异位妊娠、黄体破裂、盆腔肿瘤等引起,伴有多种症状,影响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不同病因影响不同。
生理性盆腔积液
产生原因及情况:部分正常女性在月经期或排卵期会有少量盆腔积液。在月经期,少量经血逆流至盆腔可导致盆腔积液;排卵期时,卵泡破裂,卵泡液会积聚在盆腔,一般量较少,多可自然吸收,对身体通常无明显不良影响,也不会引起不适症状,超声检查发现的积液深度多在1-2厘米左右,这种情况多见于各年龄段有正常月经周期及排卵的女性。
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青春期至绝经期前的女性,只要有正常的月经和排卵,都可能出现生理性盆腔积液,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出现生理性盆腔积液,因为女性盆腔有独特的生理结构,与外界通过阴道等有一定相通性,且有月经和排卵等生理过程。
病理性盆腔积液
产生原因
炎症因素:如盆腔炎,女性生殖系统受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后,炎症刺激会导致炎性渗出物积聚在盆腔。常见于性活跃期的女性,尤其是有不洁性生活史、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风险较高;产后或流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若有细菌入侵盆腔,也易引发盆腔炎性积液;宫内放置节育环等宫腔操作后,若不注意卫生,也可能导致盆腔感染出现积液。
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血液会积聚在盆腔,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有停经史、腹痛等表现的育龄女性身上。
黄体破裂:多见于育龄女性,黄体期时黄体破裂可导致腹腔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盆腔形成积液,常表现为突然的下腹疼痛。
盆腔肿瘤:一些盆腔的恶性或良性肿瘤也可能引起盆腔积液,如卵巢癌等,肿瘤细胞刺激周围组织导致渗出增加或血管通透性改变,从而出现盆腔积液,这种情况在中老年女性中相对更易发生,但也可见于其他年龄段。
相关表现及影响:病理性盆腔积液可能伴有下腹疼痛、坠胀感、腰骶部酸痛、发热、白带异常等症状,对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不良影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等,不同病因导致的病理性盆腔积液对身体的影响程度和后续发展有所不同,例如盆腔炎性积液若长期不愈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等,进而影响受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