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眼眶骨折需进行病史与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病史与症状询问包括外伤史、眼部和面部症状;体格检查有眼球位置、运动检查及触诊;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CT对诊断重要且可三维重建,MRI利于看软组织损伤。
眼部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眼部疼痛,尤其是眼球运动时疼痛加重的情况;是否有复视,即看东西重影,这是眼眶骨折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因为眼眶骨折可能导致眼外肌受损或移位,影响眼球的正常运动,从而出现复视;还需关注是否有眼睑肿胀、淤血,眼睑肿胀淤血可能是眼眶周围组织受损出血导致。
面部症状:查看面部是否有畸形,比如眼眶周围皮肤是否有凹陷或凸起,这可能提示眼眶骨折后眼眶结构改变;部分患者可能有鼻塞、鼻出血等情况,因为眼眶骨折可能累及鼻窦等部位。
体格检查
眼球位置检查:通过观察眼球的位置来初步判断,正常眼球应在眼眶中央位置,若有眼眶骨折,可能出现眼球内陷或突出等异常情况。眼球内陷可能是由于眶内容物疝入上颌窦等邻近腔隙导致,眼球突出可能是眶内出血等原因。
眼球运动检查:让患者向各个方向转动眼球,检查眼外肌运动是否受限。如果眼外肌因眼眶骨折受到卡压或损伤,眼球转动会不灵活,比如向某一方向转动受限等。不同年龄人群眼球运动检查时配合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更有耐心的引导来完成检查。
触诊:触摸眼眶周围骨骼,感受是否有骨擦感或压痛,骨擦感提示骨折断端摩擦,压痛则可能是骨折部位受到按压时的疼痛反应。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眼眶骨质情况,但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可能显示不清,不过能大致观察眼眶骨结构是否有异常,比如是否有骨质断裂等。
CT检查:是诊断眼眶骨折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眼眶骨质的连续性,明确是否有骨折以及骨折的部位、范围等。通过CT三维重建还可以更直观地看到眼眶骨折的立体形态,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很有帮助。不同年龄患者进行CT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固定等防护措施,以确保检查安全进行。
MRI检查:对于眼眶内软组织损伤情况显示较好,比如眼外肌是否有水肿、撕裂等情况,能更全面评估眼眶骨折对周围软组织的影响,但一般在CT初步诊断后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进行MRI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