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是机体接触过敏原致皮肤红肿等病症,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皮肤过敏症状多样、发病急,湿疹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慢性期苔藓样变易复发;皮肤过敏靠病史和症状诊断,湿疹依病史、皮疹等诊断且需与接触性皮炎鉴别;皮肤过敏要避过敏原,轻用炉甘石洗剂,重服抗组胺药,湿疹要避刺激,急性期和慢性期用不同药物且不同年龄方案有别。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外界刺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发病风险不同,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人群易患湿疹。
临床表现
皮肤过敏:症状多样,可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等,皮疹形态多样,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泛发全身。发病急,去除过敏原后,症状可能较快缓解。例如接触某种植物后,局部迅速出现红斑、瘙痒。
湿疹: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皮疹多对称分布,有剧烈瘙痒,不同部位的湿疹表现略有差异,如手部湿疹可能因经常接触外界刺激而经久不愈,婴儿湿疹好发于头面部。
诊断方法
皮肤过敏:主要依据病史,询问患者接触过敏原的情况,结合典型的皮肤症状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对于儿童患者,需详细询问家长患儿的生活接触史和饮食情况。
湿疹:根据病史、皮疹特点、发病部位等进行诊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等其他皮肤病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而湿疹多对称分布,皮疹形态多样。
治疗原则
皮肤过敏:首先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然后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治疗。轻度过敏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症状较重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儿童患者使用抗组胺药物需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选择适合儿童的产品。
湿疹: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等。急性期无渗出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有渗出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慢性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尿素软膏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方案有所不同,婴儿湿疹需选择温和的药物,避免刺激婴儿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