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患者需从多方面进行护理,首先保证充足休息,1-2周视个体恢复情况定;对症处理头痛头晕可安静休息,恶心呕吐要侧卧位防误吸;密切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出现异常立即就医;康复阶段逐渐增加活动量,关注心理因素,给予家人关心和心理疏导。
一、休息与观察
对于脑震荡患者,首先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轻度脑震荡患者在受伤后的最初几天内应避免剧烈活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让大脑有时间恢复。例如,儿童脑震荡后若继续过度用脑学习,可能会加重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成年人如果受伤后立即进行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症状加重,延长恢复时间。一般建议休息1-2周,但具体时间需根据个体恢复情况调整。
二、症状对症处理
头痛头晕: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症状,可通过安静的环境休息来缓解。对于儿童患者,要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避免嘈杂的声音刺激;成年人则可在光线较暗、安静的房间内休息。一般情况下,头痛头晕会在数天至数周内逐渐减轻,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恶心呕吐:若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应让其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呕吐物堵塞气道引发危险;成年人也需注意侧卧姿势,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使用药物缓解,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等相关要求,避免不恰当用药。
三、医疗监测
受伤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例如每1-2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是否清醒、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是否正常等。儿童脑震荡后家长要更加留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是否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异常情况;成年人也需定期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可能需要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排除颅内其他严重病变。
四、康复阶段注意事项
在康复阶段,逐渐增加活动量。儿童可以从简单的静坐、慢走等活动开始恢复;成年人则可以从轻度的散步等活动开始。同时,要注意心理因素的影响,部分脑震荡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等情绪,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需要家人的关心和心理疏导。例如儿童可能因为受伤后担心不能像以前一样玩耍而产生焦虑,成年人可能因为担心工作等问题而焦虑,家人应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康复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