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传导阻滞分一度、二度(莫氏Ⅰ型和Ⅱ型)及三度,一度难直接诊断,二度莫氏Ⅰ型PP间期进行性缩短后现长PP间期且短于基本两倍,莫氏Ⅱ型长PP间期为基本整数倍,三度无P波且长PP间期与基本无倍数关系,病因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临床表现一度及二度Ⅰ型可能无症状,二度Ⅱ型及三度可有心悸等严重症状,诊断靠心电图等,治疗针对病因,无症状轻度无需特殊治疗,有症状等需起搏器,儿童、老年人、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窦房传导阻滞是指窦房结产生的冲动,从窦房结传至心房的过程中发生传导阻滞。根据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又细分为莫氏Ⅰ型和Ⅱ型)及三度窦房传导阻滞。
二、分度及心电图表现
一度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上难以直接诊断,因常规心电图不易记录到窦房结电位。
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莫氏Ⅰ型(文氏型):表现为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长PP间期,长PP间期短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
莫氏Ⅱ型:表现为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整数倍。
三度窦房传导阻滞:窦房结冲动完全不能传入心房,心电图上无P波,长PP间期与基本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三、病因
生理性因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引起短暂性窦房传导阻滞。
病理性因素:可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老年人因心脏传导系统自然老化更易发生,有基础心脏疾病史人群风险增高,男性和女性发病风险因基础疾病不同有差异。
四、临床表现
一度及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可能无明显症状。
二度Ⅱ型及三度窦房传导阻滞可出现心悸、头晕、乏力,严重时可发生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五、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明确窦房传导阻滞的类型及程度。
六、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控制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
无症状的轻度窦房传导阻滞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有症状或严重阻滞时可能需安装心脏起搏器等干预措施。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发生窦房传导阻滞需重视,及时评估基础心脏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延误治疗。
老年人: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变化,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减少风险因素。
女性:孕期或围绝经期出现相关症状时,需谨慎评估,避免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加重病情,必要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