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PUPPP)病因未完全明确,相关因素有激素变化(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变化参与)、皮肤拉伸(妊娠中晚期腹部皮肤拉伸致弹力纤维受损触发免疫炎症反应)、免疫因素(免疫调节失衡致皮肤局部炎症)、遗传易感性(家族史可能增加后代发病风险),妊娠期女性尤其是高危因素者要关注皮肤状况,孕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减少相关皮肤问题。
雌激素水平: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可能会影响皮肤的血管反应性和免疫系统等,从而参与PUPPP的发病过程。雌激素可使皮肤血管扩张,改变皮肤的通透性等,可能导致皮肤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相关的变化。
孕激素水平:孕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与PUPPP有关,孕激素可能通过影响母体的内分泌环境等间接作用于皮肤,不过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皮肤拉伸
腹部皮肤拉伸:在妊娠中晚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子宫逐渐增大,腹部皮肤被不断拉伸,这可能导致皮肤的弹力纤维等结构受损。皮肤的弹力纤维断裂等改变可能触发皮肤的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引发PUPPP。尤其是经产妇或者双胎妊娠等腹部皮肤拉伸更为明显的情况,PUPPP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
免疫因素
免疫调节失衡:妊娠期母体免疫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调节状态,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的耐受和自身免疫反应之间需要维持平衡。在PUPPP患者中,可能存在免疫调节失衡的情况,例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等。Th1细胞因子和Th2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导致皮肤局部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瘙痒性的丘疹及斑块等皮肤损害。
遗传易感性
遗传因素:有研究提示遗传易感性在PUPPP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过PUPPP病史的女性,其后代发生PUPPP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但具体的遗传方式和相关基因还在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中,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具体的致病基因等遗传相关细节。
对于妊娠期女性,尤其是有相关高危因素(如腹部皮肤拉伸明显、有家族史等)的女性,在孕期要注意关注皮肤状况,若出现瘙痒性皮疹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PUPPP等皮肤问题。同时,在孕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活动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可能对减少一些妊娠相关皮肤问题的发生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