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了解月经等情况,妇科检查可初步触及相关情况,经阴道超声、经腹超声、MRI检查可辅助诊断,宫腔镜检查是金标准,特殊人群诊断需兼顾特殊情况,如妊娠期、绝经后有不同考量。
妇科检查
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质地及肌瘤的位置等。黏膜下肌瘤较大时,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增大,或在宫颈口处触及突出的肌瘤组织。但妇科检查可能受限于肌瘤的位置和大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超声检查
1.经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常用的方法。可清晰显示子宫肌层及宫腔内的情况,能准确判断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等。经阴道超声可观察到黏膜下肌瘤向宫腔内突出的程度,一般将其分为0-Ⅲ型,0型为完全突向宫腔,肌瘤包膜完全由子宫内膜覆盖;Ⅰ型为部分突向宫腔;Ⅱ型为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突出,基底较宽;Ⅲ型为肌瘤位于肌壁间。不同类型的黏膜下肌瘤在超声下有不同的表现,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初步筛选出可疑病例。
2.经腹超声: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对于肥胖、经阴道超声检查不满意的患者可采用经腹超声。经腹超声需要患者憋尿使膀胱充盈,以更好地显示子宫情况,但图像清晰度相对经阴道超声稍差。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肌瘤与子宫肌层、宫腔的关系,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部位或复杂情况的黏膜下肌瘤,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的初筛检查方法。
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金标准。通过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的情况,明确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与子宫内膜的关系等,还可以在宫腔镜下进行活检,排除其他宫腔病变。对于超声检查怀疑有黏膜下肌瘤,但又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宫腔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例如,对于一些较小的黏膜下肌瘤,超声检查可能容易漏诊,而宫腔镜检查可以直接发现并进行处理。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妊娠期合并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诊断时需要兼顾妊娠的情况,超声检查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要密切观察肌瘤对妊娠过程的影响;对于绝经后女性,诊断时要考虑到绝经后子宫萎缩等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方法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