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分为分期和分型,分期包括急性期(以红斑、丘疹、水疱等为主,边界不清,易渗出糜烂)、亚急性期(渗出糜烂减轻,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仍有轻度瘙痒)、慢性期(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等,瘙痒持续明显);分型包括脂溢型(多见于1-3个月婴儿,头皮面部眉间皮肤潮红,有黄色油腻性鳞屑)、渗出型(多见于3-6个月肥胖婴儿,头面四肢屈侧初红斑后密集丘疹水疱等,明显渗出糜烂)、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婴儿,面部躯干四肢伸侧皮肤干燥,有少量糠状鳞屑等)。
亚急性期:急性期炎症减轻后,渗出、糜烂逐渐减轻,红肿消退,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仍有轻度瘙痒。此时皮肤的炎症反应较急性期有所缓解,但皮肤修复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皮肤的屏障功能仍未完全恢复正常,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
慢性期:由急性、亚急性期迁延而来,也可一开始就是慢性期。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有色素沉着或减退。此期婴儿皮肤角质层增厚,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遭到破坏,皮肤水分流失增加,对外界物理、化学等刺激的耐受能力更差,瘙痒感相对持续且较明显,婴儿可能因长期搔抓等造成皮肤进一步损伤。
婴儿湿疹的分型
脂溢型:多见于1-3个月的婴儿,好发于头皮、面部、眉间等部位。表现为皮肤潮红,覆盖有黄色油腻性鳞屑,头皮上的鳞屑较厚,面部的红斑边界清楚。这与婴儿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皮脂腺分泌过多的皮脂在皮肤表面形成油腻性鳞屑,刺激皮肤引发炎症反应。
渗出型:多见于3-6个月肥胖的婴儿,好发于头面部、四肢屈侧等部位。初为红斑,随后出现密集的小丘疹、丘疱疹、水疱,搔抓、摩擦后水疱破损,有明显渗出、糜烂,严重时可累及全身。该型与婴儿的体质有关,肥胖婴儿皮肤褶皱处易潮湿,且皮肤的免疫调节等功能相对不完善,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导致渗出等表现,皮肤的湿度环境利于细菌等微生物滋生,进一步加重皮肤炎症。
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的婴儿,好发于面部、躯干、四肢伸侧。表现为皮肤干燥,有少量灰白色糠状鳞屑,可伴有轻度红斑、丘疹,瘙痒相对较轻但皮肤外观干燥粗糙。这与婴儿皮肤水分流失增加,皮肤屏障功能中的保湿环节出现问题有关,皮肤缺乏水分滋润,角质层易受损,从而出现干燥、鳞屑等表现,婴儿的皮肤新陈代谢等因素也可能影响皮肤的水分含量和屏障功能。



